城市轴线构成及其可循模式?以太原城市为例

2007-11-01 08:00:00         来源:网易园林     浏览次数:
  太原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殷商为唐国。西周为北唐,春秋为晋阳邑,初属晋,后属赵,曾是赵国初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太原郡,到隋朝,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尊太原为“北京”,意即“别都”。到宋代,古太原??晋阳毁于水火之中,在唐明镇重建太原城。因此,旧城区道路为“丁”字形的城市骨架。在城市格局和建筑艺术上,集中反映了黄河文化的历史成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许多明清建筑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四合院”,具有山西的独特风格,但旧城格局中没有明显的城市中轴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太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旧城南门外,建设太原的迎泽大街,这条街横贯中心城中部,东起火车站,西至迎泽大桥,全长约5公里。从1956年开工到1976年竣工,从此形成太原城市的中轴线。在世纪之交,这条轴又向西延伸至南寒。一个规模上更强大和空间上更为集聚的城市交通走廊,对于提升太原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本论文在分析中外城市轴线的基础上,整合了城市轴线的可循模式,可为太原规划设计轴线提供借鉴。

  城市轴线构成要素及其例证

  城市轴线是其空间的结构要素,古今中外,都有颇具影响的城市规划实践例证。城市轴线分整体与局部:前者亦称城市主轴,贯穿城市大部分地域,由交通走廊串连其公共活动节点;后者常具特定功能。城市轴线还可分为:①发展轴线,有交通走廊的特质,沿线形成功能区和节点;②功能轴线,颇具象征、纪念和庆典意义的建筑等等;③景观轴线,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城市轴线体系有三种基本格局:一是只有一条轴线的带状格局;二是具有主次轴相交的枝状格局;三是具有各节点呈散点分布及其之间放射轴线形成网状格局。我国古代最原始的建筑规划思想。我国春秋后期齐国的官书《周礼?考工记》是现存最古老的手工业文献,其中《匠人?营国》专述奴隶社会西周时代城邑建设制度,论及了王城、宫城、庙社、市里、道路等方面的城市规划内容,反映周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时期的建筑规划思想,表明了约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人民已掌握了以井田为概念的方格网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从而奠定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体系的初步基础,通过对商代城邑考古发掘已印证了其真实性,而后的古代城市,如汉长安、隋唐长安和洛阳、宋东京及临安、元大都、明清北京等,都在其传统影响下提高与发展,它的影响还远及日本和朝鲜。城市轴线整体结构有三种模式:

  (1)功能分布模式。深圳市中心区的纪念轴线,布置了政行中心和林荫带,两侧为商业发展带,外侧是居住发展带。巴黎城市轴线由东向西延伸,功能不断拓展,形成串连模式。笔者在美国考察城市规划,目击了华盛顿城市轴线,由美国国会向西的轴线和由白宫向南的轴线都是典型的纪念轴线,两条轴线的一端分别是国会和白宫,另一端分别是美国总统林肯和杰佛逊的纪念堂,两条轴线的交叉处则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纪念碑,轴线两侧安排着国家和政府机构,同时在此轴向空间布置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等。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影响。以上实例表明,城市轴线的功能分布以串连模式为主,城市轴线的序列性比较突出。从美国的公共建筑的留“白”看,体现出“建筑是科学的艺术,也是艺术的科学”。“白”中建“绿”,确实启人心智,我国有不少城市的规划设计,如同变换着各种时髦式的时装,即使用豪华材料堆砌在轴线两侧,也难以掩饰内容上的匮乏。

  (2)交通组织模式。上海城市轴线的追溯,上海曾是个渔村,南宋末年设上海镇,元30年设上海县,明万历六年建城,之后300多年,面积仅为33平方公里。1927年7月设上海特别市,三年后改为上海市,当时面积已达到494.67平方公里。已成为远东最大的城市。1949年新中国建立上海已具有630平方公里市域,人口500万的特大城市。城市轴线的形成跨越了以上几个历史时期,各种功能节点他布在一条东西向的狭长地带内,是由多种交通走廊连接起来的。笔者在美国华盛顿看到国会、白宫的轴线都采取了交通走廊之间的发展模式,轴线中央为宽阔的林荫带,两侧是车行通道,地铁线路都在纪念轴线设置车站,给集散人流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这一轴向空间的布置,都是采取的交通走廊之间的发展模式。

[分页-landscape]

  (3)空间序列模式。从上海城市轴线形成的过程看,其特征松散,空间序列很弱。太原迎泽大街轴线则不尽相同,根据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和传统建筑,东起火车站,西至迎泽大桥,长达五公里的轴线,划分为三个区段,构成了城市轴线的空间序列。从火车站到五一广场,轴线采取广场和街道两种空间形式,到了新建路口,轴线空间是由尺度不等的大公园、小广场组成的区段,两则的建筑高低错落和功能各异,布置灵活。轴线西端迎泽桥头,回首向东眺望,给人们以良好的视廊。华盛顿国会轴线和白宫轴线,两个区段,由国会向西、白宫向南,两条轴线的交叉处是华盛顿纪念碑作为轴线的对景节点。这一轴线区段两侧都是政府机构和公建作为空间界面,中央为林荫带。这一轴线从华盛顿纪念碑延伸,主要借林肯和杰佛逊纪念堂分别作对景来强化轴线。

  城市轴实例构成及其可循模式

  城市轴的构成及其可循模式。城市轴是指能使城市各种功能有机地联系,并能连续地集中表现城市特征的象征性线型空间。这种城市轴既可以是河流轴、道路轴,也可以是历史文物轴。同时,城市轴还往往可以起到城市中轴线、城市绿化轴、以步行为主的商业文化轴等作用。城市轴不仅在天空中或山峰高处可以看到其全貌,又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是城市所固有的一种特性。同样,城市轴也是城市形象规划中的骨架,骨架一经确定,城市形象的特征也就基本形成。城市轴是体现城市特性和城市动态发展过程的象征性轴向空间。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功能的发挥和用地的发展,会逐渐形成城市功能和用地相联系的城市轴。以太原城市为例,1954年,在国家计委和建委的领导下,编制了为期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经国家建委批准,并向国务院备案。按这个总体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先后形成九片工业区及居住区。同时,城市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经过五一广场、青年路、解放路、新建路、迎泽大桥、和平路、前进路、学院路、西矿街这一条自东向西的城市轴。在这条城市轴向空间上,在不同节点联结了侯家巷近代建筑山西大学堂、上官巷金代建筑文庙、起凤街口元代建筑纯阳宫,清代修建的文瀛湖公园、解放东侧唐代建筑古清真寺,等等,体现出并州传统建筑造型端秀,显得清静幽雅,古色古香。在这条城市轴向空间上,还在不同节点上联结了五一广场、古迎泽门附近的迎泽公园、圆形建筑湖滨会堂、少年宫、山西省图书馆、太原市工人文化宫,等等,这都是解放初期到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这条轴线上,从火车站到五一广场,形成了高层建筑群,主要是方便旅客的服务性建筑;从五一广场到新建路口,形成了文化休憩区,建筑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从新建路口到迎泽桥东,形成行政建筑群,集中体现了省会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功能,为保证省级管理职能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环境。这条城市中轴线已延伸至南寒广场,但各种建筑群仍未形成。从以上各个建筑群的形成或正在形成,反映了太原各个历史时期城市面貌的城市景观轴。与此同时,城市轴又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对城市用地布局和空间结构进行规划的可循模式。通过城市轴的规划,可调控城市各种功能和用地沿着城市轴向空间有机疏解和持续发展,从而使城市能形成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能得以保护的规划结构。

  城市轴增扩与保护是适应未来发展的新需要

  依山取轴。城市规划设计常常进行轴线处理,我国寺庙、陵园、民居、风景名胜和园林常是依山为轴。城市山水或藉主峰、或依客脊,因借有据。以承德为例,外八庙的布置,普乐寺以磬钟峰为轴心,此峰为避暑山庄纵深的中分点。山地变化多端,不宜推成平地再作轴线处理,轴线可用轴上节点控制,未必非串通成明轴线,可规划设计成有明有暗的轴线。从意想而言,轴线还可以因山势转折。象泰山主要登山线意想为一条轴线,但不知经过多少转折。从石牌坊起,经岱庙到玉皇顶终结,都各据山势取轴。以上河北承德和山东泰山的轴线规划设计,都值得我们规划设计中借鉴学习。

  根据“依山势取轴”和“轴上节点控制”原则,在太原城市空间扩展中,以双塔寺、南十方院为轴心,南至狄仁杰故里,北至古关帝庙、大关帝庙一带地区,客观上形成了从狄仁杰故里??马庄芳林寺??永祚寺??南十方院??崇善寺??纯阳宫??文庙??古关帝庙??大关帝庙的城市轴。该城市轴全长为   公里,组织古建筑发展轴,形成一个连续空间。这一轴向空间,见证了太原从宋代二次建城的历史发展,太原城市始终沿着这一轴向空间自北向南伸展。同时,这一空间轴向也反映了太原城市历史文化胜景,如标志性古建筑双塔寺、城市之“源”大关帝庙,等等。因此,这条也是太原的历史传统发展轴和景观轴。对这条轴向空间实行分级保护。

[分页-landscape]

  (1)全保级??保护历史风貌的构成骨架及开敞空间,保护文物古迹,对之实施由里到外全方位保护,只能进行维修;

  (2)外保级??保护古建筑外观,有个别房子,因需要内部设施可现代化;

  (3)空间保级??条件差,已定危房,可拆除重建,但不保空间形态和尺度;

  (4)风貌协调级??对本轴向空间的现代建筑,对风貌未造严重影响,要在近期改造,使之协调;

  (5)拆除级??对本轴向空间严重破坏传统风貌景观的建筑应予拆除。

  经历了56年的历史发展,太原建城区从解放初期30.11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    平方公里。随着太原城市空间的扩展,建城区形成纵横的城市主轴与辅轴。汾河是太原的自然轴线、风景轴线和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轴线。要逐步把沿岸的其它用地调整为绿化和文化用地。加强两岸的绿化和景观建设,改造和建设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保护好两岸风貌建筑,新建筑要与整体环境相协调。汾河两岸绿化轴规划设计,在汾河两岸各设50米的绿化轴,这两条南北绿化轴线与迎泽大街东西主轴线交汇呼应,创造出并州富有时代风格、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城市形象。因此,城市规划建设要在这一南北绿化轴上规划布置最具太原特色的建筑,就是罗文哲先生所说得:“梁思成教授提的‘中而新’的建筑风格。”并使各建筑群体和各种绿化、小广场、雕塑、城标性的景点有机结合,形成最显示其性格和魅力的、特具异彩的、连续性的城市空间形象。同时和城市东西轴相联系考虑,还可规划和南北轴相垂直的若干东西辅轴。辅轴之一,边山河流轴,河西6条,河东5条,根据两岸植树、绿化,各设30米左右的绿化带。辅轴之二,若干条东西道路轴和南北道路轴,特别是应当控制并州形象起主导作用的水西门街、府东街、府西街、北大街,五一路、解放路、新建路,沿街两侧的建筑要按梁思成教授提倡的“中而新”的并州特色建筑风格,进行规划建设,集中反映太原城市形象。并要按《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第九章第四十四条要求,建设成为园林景观路,其绿化率为40%。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