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中: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区规划
一、概况与评价
1、概况
龙门石窟位于“九朝古都”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下,龙门山是秦岭余脉熊耳山的分支,走向自西向东,到龙门突然断裂,分为东、西两山,巍然对峙,伊河从中穿过,形成一座天然“石阙”,古称“伊阙”或“阙塞”。由于地处洛阳帝京之南,故又称“龙门”。
龙门石窟象大小蜂房似的密布于伊河两岸的峭壁上,南北延绵约一公里。东、西两山现存大小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石刻佛塔约50多座,造像题记碑文刻石2700多块。龙门石窟石质之优良,窟龛、造像和题记之多,自然山水环境之优美,都居国内石窟前列。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唐、五代和北宋诸朝,石窟造像延续四百余年,历代帝王官宦和文人墨客,到洛阳后必游龙门。从北魏以来龙门就逐步形成了以石窟寺为中心的风景游览胜地。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状龙门石窟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12.46km2,已划入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
2、价值与地位
(1)历史价值 石窟内1500年以来的造像、石刻、绘画、书法、装饰图案等所表现的佛教、建筑、音乐、民俗、雕塑、绘画、医药、文化交流等内容,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社会风貌和科技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考古价值。
(2)世界遗产价值 龙门石窟在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在亚洲石窟艺术群中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龙门石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认同性的有力物证,也使她成为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意义的石窟艺术宝库。
(3)文化艺术价值 龙门石窟凝聚着北魏以来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她给人们以美的启迪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龙门石窟是活生生的历史文化教材,她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追忆、未来的畅怀、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5)地位独特 龙门石窟具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意义;在亚洲石窟艺术群中地位十分重要;在我国石窟艺术群体中独具风格。
二、主要存在问题
1、自然力的破坏
降水对石灰岩岩体的经常性溶蚀;岩体风化进一步加重。一千五百年的风雨变化造成岩石自然风化,石窟周围大气环境变化,促使岩体风化速度加快。
2、人类生产、生活对石窟的影响(主要有6个方面的问题)
(1)作为洛阳市南向主要出口的洛伊和洛临公路通过石窟区。每昼夜经过龙门公路大桥的各种车辆高超过10000辆次。1970年通车的焦枝铁路,龙门段隧道距石窟最近距离只有70米,1995年12月焦枝铁路复线洛阳至龙门段通车后,年运输量成倍增长,铁路震动影响将会增大。年复一年的震动,已造成石窟雕刻品29次崩落。
(2)城镇和居民点的发展,在空间上蚕食石窟环境。龙门村距石窟最近距离只有400米,魏湾村距石窟最近距离300余米。
(3)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多种违章建筑和商业活动破坏“伊阙”风光和石窟文化环境。
“中华龙宫”:纯游乐性建筑,距现状西山石窟南出口只有200米。破坏了龙门南口河滩平坦开阔的气氛,与石窟艺术风格也很不协调。
“龙门购物中心”:商业性建筑,距现状西山石窟出入口只有200米,阻挡“伊阙”山光水色。
(4)工业废气、酸雨和烟雾加速石雕腐蚀风化,采石放炮也对石窟岩体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5)地下水位变化同时威胁着石窟安全。20余个岩溶泉受到影响,已有10口泉眼干涸。
(6)石窟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企事业单位性质与石窟保护区不协调。重点保护区内现有医院、疗养院、中学、饮料厂和部队生活区多处。建设控制地带内有工厂、采石场、煤窑、石灰窑、娱乐城、粮库、公墓和居民点多处。
三、规划目标与基本原则
1、目标
在保护历史文物及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龙门石窟保护建设成为文物保存完好、自然环境协调、可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石窟艺术研究展示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风景游览胜地。
通过本次规划,为龙门石窟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全面创造条件。
2、基本规划原则
①突出龙门石窟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坚持文物保护为主,其它各项建设为辅的原则,协调区内文物、交通、风景、旅游和居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②与《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龙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相协调。
③以保护规划为重点,加强保护措施,在扩大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同时,划定绝对保护区和地下安全保护区。
④调整保护区内用地的使用性质,清除重点保护区内过境交通和居民点;严格控制建设控制地带内居民点和企事业单位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以及用地发展方向;提高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建设伊河防护绿带,防止人工化、城市化。
⑤文物保护区内各项建设,在服从文物保护的同时,应符合《文物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⑥努力创造历史文化遗产环境,限期清除文物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和构筑物;限期迁出与文物保护区性质相矛盾的企事业单位。
⑦近、远期规划相结合,抓住机遇,分阶段把握住重点,通过特殊政策和统筹规划,妥善解决迁出保护区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出路问题。
四、保护规划
根据现场调查研究和石窟保护的需要,调整了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范围,龙门石窟区规划保护范围:15.26km2,比原来扩大2.8km2。
1、增加绝对保护区以加大保护力度,从根本上保持伊阙景观的整体空间风貌。
2、根据新的状况分别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进行了调整。
3、为了保护石窟地下安全,防止煤矿等地下开采对石窟岩体稳定性的破坏,为了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紊乱,恢复“泉水四溢”的自然景象,划定地下安全保护区,面积10.79km2。
4、分别确定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地下安全保护区的保护内容、保护原则和保护措施。
提出了对龙门石窟周围(洛阳各县、市)十个“卫星石窟”的保护规划建议。
五、保护区内用地规划与环境整治
1、居民点用地调整规划
规划要求龙门镇用地向北发展,减少了污染企业,鼓励发展三产、控制石窟附近村庄的人口、用地和建筑规模、搬迁有碍石窟保护的企事业单位,彻底拆除“龙宫”、“购物中心”等旅游娱乐设施,增加绿地建设。
2、过境公路规划
(1)根据《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兴建大里王经诸葛镇并连接伊川县的城市过境快速公路,洛龙路改为旅游专用道路,拆除龙门公路大桥。
(2)规划要求封闭东山前洛临路,近期部分过境车辆通过西山后洛伊公路过境。
(3)郜庄等镇与龙门、关林等镇之间的公路联系,依靠原铁路桥改为公路桥等措施解决。
3、焦枝铁路改线规划
加强对铁路产生的振动进行科学研究和监测。现阶段采取减震措施,使其对石窟破坏降至最低点。远期规划建议焦枝铁路在通过洛阳后改线向南运行,彻底将铁路线移出龙门石窟保护区,从根本上解决铁路震动对石窟的破坏。
4、伊河两岸景观林带规划
规划建设伊河沿河景观林带,宽度在20-150米之间,总面积达到90.63公顷。规划要求将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恢复龙门古阙的历史风貌环境。
六、龙门石窟中心区详细规划
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窟环境,落实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规划内容,编制了石窟中心区详细规划。
1、规划原则
(1)以清理中心区文物景观空间环境为重点,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游览服务之间的矛盾,防止“人工化”趋势,创造历史文化遗址景观空间环境。
(2)合理向“外”拓展用地,实现东、西山石窟封闭管理,完善游览序列。
(3)完善各类旅游服务设施,特别是渡口、停车、管理、陈列、休息等服务场所的建设。
(4)采取不同方式改造、限制或拆除区内违章建筑物、构筑物。
(5)整理窟顶和西山佛前路植物,创造文化遗址气氛。
(6)游览服务设施设计和选址应以突出石窟为原则,当好石窟配角。
2、分区规划要点
(1)西山北入口区:
整个北入口区将规划成为交通组织井然有序、空间功能明确、植物配置简洁、建筑朴素涵蓄的中心区主要入口。
(2)西山石窟区:
龙门大桥桥头至潜溪寺段,是游览石窟的心理准备地带,规划强调展示、休息两大功能,充分利用植物、泉水、露天休息平台、展厅创造宁静、安逸的空间环境。
潜溪寺至摩崖三佛段,以观赏石窟为主,净化文化遗址环境。
万佛洞至极南洞段,是石窟游览的高潮,规划强调青山、绿水和大片岩石的质感对比,突出石窟的文化遗址气氛,规划考虑在提高空间容量的同时限制高峰期游人量,加强防护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极南洞至新漫水桥段,是通往西山石窟和东山石窟区的人流集散地,规划突出其交通、服务和休息功能,创造出动静结合的空间环境。
(3)西山南入口区:
布置石窟艺术陈列馆,东侧拆除龙宫后,规划为沿河绿地和停车场。
(4)东山石窟区:
建设观景点、改善石窟及山体环境,结合自流泉眼,增加小型休息设施,扩大游人活力空间,增加绿地减少干扰,形成参观游览干线。
3、游览服务设施规划
设置必要的游客服务中心与次中心,布置在入口侧或结合现有设施改建。停车场设在重点保护区以外。
4、植物景观规划 植物景观以衬托石窟为主要目标,结合水景、山景营造碧水、绿树为底衬的龙门石窟特色景观,创造石窟文化遗产氛围。规划还提出了不同植被种植与窟顶距离关系图表。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本次规划面积:15.26km2。
其中:重点保护区3.54km2(其中绝对保护区0.96km2);建设控制地带11.72km2;;地下安全保护区面积:10.79km2(坐标)。
2、规划拆除或搬迁企事业单位及居住区13处,占地约:32.6km2。
改造、整治企事业单位及居住区9处,占地约:106hm2。
主 要 用 地 指 标 增 减 表
类 别 |
现状 (hm2) |
规 划 |
增减面积 (hm2) | |
(hm2) |
(%) | |||
绿地林地 |
161.50 |
763.50 |
50.02 |
增加 602.0 |
道路停车用地 |
19.1 |
24 |
1.57 |
增加 4.90 |
农业用地 |
611.24 |
218.97 |
14.34 |
减少 392.27 |
工业用地 |
28.15 |
3.98 |
0.26 |
减少 24.17 |
游览服务用地 |
102.03 |
25 |
1.64 |
减少 77.03 |
八、实施规划措施
1、为了切实加强对龙门石窟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破除条块分割、管理不便的局面。规划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洛阳市龙门石窟管理局,统一管理龙门石窟区和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文物、风景、旅游、建设、规划、土地、工商、居民、生产等各项工作。
2、在石窟各级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应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和风景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其建设工程选址、设计与施工方案必须征得相应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城乡建设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必要时须组织国家级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
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范围内,不允许危害文物的因素存在,建议按照本次规划要求,尽快清除与文物保护性质不相符合的旅游娱乐、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点用地。
4、重提焦枝铁路龙门段改线问题是龙门石窟、中国文物、世界遗产的千年大计问题,必须坚持。近期规划建议加强对焦枝铁路复线的振动监测和科学研究,规划远期彻底将铁路移出龙门石窟保护区,从根本上解决铁路振动对石窟的危害。
5、建议近期加紧建设洛阳市由大理王经诸葛镇连接伊川县的城市过境公路,尽早拆除龙门大桥,取消石窟区内过境交通功能。早日还龙门石窟保护区一个安全、安静、清洁的环境。
6、加强对龙门石窟周围“卫星窟”的管理,建议在龙门石窟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由各级地方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和管理措施。
九、布局、创新与特色
本项目是为了全面有效地保护龙门石窟、整治杂乱建设环境,促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专门编制的综合性规划。规划从总体背景上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净化环境”、“恢复历史风貌”为核心,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和要求,对龙门石窟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提出从地上到地下的立体保护原则与对策。
1、定位准确、措施得当 科学定位龙门石窟的世界遗产价值与地位,以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基本目标,彻底改善石窟形象,综合治理石窟环境,恢复龙门历史风貌,制定针对性强的规划原则、保护措施与管理机制,保障龙门石窟在保护条件良好的状态下永续保存下去。
2、勇于探索与创新 根据龙门石窟特点,本次规划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如为了防止地下采矿等活动对石窟产生的振动和采空区陷落影响,以及保护泉水水脉及地下水需要,新增设了地下安全保护区(含四柱坐标);针对重点保护区存在问题,确定了更严格的绝对保护区;提出了绿树、窟岩、碧水、蓝天的空间景观控制层次;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对石窟影响,提出了不同植物种植与窟顶距离关系图表;探讨了文物区规划与城市等规划的相互促进关系等。受到专家好评。
3、满足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 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规划过程中,应用文物保护的可逆性原则、可识别原则、只采取最必要的原则、尽量避免增添与减少的原则以及全面保护原则等。
4、对内外交通提出建设性意见 经过深入调研和仔细研究又一次提出焦枝铁路(复线)的改线方案,再次引起专家们的热烈反响。
十、实施后的效果
1、本项目是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受到国家、省文物主管部门和洛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1998年8月规划结束后,经过几年来的实施,龙门石窟环境得到了彻底改观,受到国内外专家与社会各界广泛赞扬,于2000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根据《规划》已拆除、搬迁的企事业单位有龙门购物中心、中华龙宫、环幕影城、市饮料厂、龙门煤矿中学北居民区、龙门镇医院、某部队生活区等10处,均改为绿地及停车场用地。并对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造。封闭了万寿山和卧龙台两个营业性墓园。洛龙路已作为旅游专用道路进行建设,洛伊、洛临等公路的改造正在实施完成了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将于近期实施。
3、洛阳市政府为了加大对龙门石窟的保护力度,按规划建议,于2002年组建了龙门石窟管理局,全面负责龙门的保护与建设工作,为全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