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艺术和建筑风格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2008-03-17 06:37:15    作者:郑孝燮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     浏览次数:

  关于民族化

  毛泽东同志指出:“艺术有形式问题,有民族形式问题,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城市建筑与环境艺术要现代化又要民族化,正是由人民的习惯、感情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我们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是指的人民的习惯、感情等等应当是本源,而民族历史文化应当是主流。生活和历史本来都是丰富的,所以艺术创作,包括城市建筑与环境艺术的民族化,也应当是宽容量的,丰富多彩的。倘若能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借鉴同化,民族化的创作思路也不会是狭窄的了。我认为,如此的“中而新”的建筑创作实力,可供探索参考的大致如下:

  有的以写意为主:广州白云山的白云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是以写意为主的现代化民族化建筑,是一座就地取材的石砌别墅。其貌一不像宫苑建筑那样富丽堂皇,二不借用南方民居的个性,甚至连坡顶也看不到。整个山庄就是石墙、平顶加空间变化,虚实结合,内外一体,配以岭南园林及室内装饰等的艺术“语言”组合合。身临其境如入诗画,感到民族文化的

  醇厚和新意。当然美中也有不足,由于内外敞连,防蚊问题没有解决好。深圳新建的东湖宾馆新意甚浓,设计者轻描淡写地在屋面屋脊上一点,就点出了民族文化的意味,再加上岭南园林配合之妙,就更加引人。这一创作在写意与出新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前面说过的现代建筑的国际风格,以简单作为美的最高标准。这种理论否定传统,否定一切优秀的建筑艺术遗产,但是物极必反,由于现代化本身的发展,由于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后现代派的建筑思想和作品问世了。后现代派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已经不再绝对否定了,而是采取选择融化某些传统建筑艺术 “语言”的作法,着重创化新意。北京香山饭店就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写意的匠心。至于它的规划选址如何,已为实践所证明,可以不去多谈。

  有的采取了“古语新意”的手法:如北京的民族文化宫、美术馆、北京站、广东的广州畔溪酒家、深圳的银湖宾馆、中山市的温泉宾馆等,它们都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塑造了建筑艺术的“中而新”的形象。主要是把一些简化的或改造的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 “语言”,和谐地完美地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例如屋顶、槽口、廊柱、栏杆或门窗等建筑艺术 “语言”的运用。这样的“中而新”建筑;既不等于“假古董”,也不同于 “舶来品”,给人的印象清新明快,亲切熟悉,有民族化的新味;同时布局、构造、设备等也都有出新。“古语新意”其实在我们的现代生活里是经常遇到的。像什么“匹夫有责”、“肝胆相照”、“醉翁之意不在酒”、“胸有成竹”、“画蛇添足”、“坐井观天”、“忘平所以”……不但毫不古涩,反而习惯、有趣味。难道能说它们不是古为今用的现代语言!也许有人评论这些 “中而新”的艺术为折中主义,甚至复古主义。我想持这种论点的评论家,要么是国际风格的支持者,要么是只承认后现代派的建筑艺术“语言”才是“中而新”的。实际上,前者反对的是一切的 “中而新”,后者宣传的是“中而新只我一家一派”。

  中国式的现代化,核心在于 “以我为主”。因此必须使横的借鉴同化和纵的继承发扬互相融会,突出“我”宇。现代化是概括一定幅度的时代概念,并不是一年一换的年历。我们切不可无休止地追求最新最美,越新越美,如同追求时髦商品的风头那样。否则走一步,否定一步;边走边丢,到头来现代化的美就要成了昙花一现的虚无主义了。

  我认为民族文化宫、美术馆、北京站等,作为现代化民族化创作多种多样的一个品种,只要它们本身的艺术性站得住,就应当继续给予正确的艺术评价。当然,几十或几百年后它们将会成为文物古迹,但是现在不是。几百年后的新建筑是什么样子,恐怕今天谁也说不上来。

  有的属于借鉴同化,洋为中用:最显著的实例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等新建筑。它们的艺术基调是同化了的西洋古典列柱式的建筑轮廓,加上古为今用的中式建筑艺术 “语言”,如琉璃饰件、石刻及翻刻、仿刻的纹饰等等。如果称之为中西结合新古典的 坤而新“建筑也未尝不可。现代化与民族化融合,其中本来就要既有外来的横的借鉴同化,又有本民族的纵的继承发扬。不论横借与纵继各占多少,总的来看都已经不再等于洋的或古的原封不变了。我们可以说这类建筑不是现代派的,却无法说它们仍是旧的,而不是新的。相对地把它们看成是现实历史时期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结合的建筑类型之一,这是合乎逻辑的。

  以上的民族化的实例,全属于重要的公共建筑。至于大量的一般的住宅和普通民用建筑的民族化,则要强调克服于篇一律,着重在朴素的基础上,求其大体形态轮廓上有所变化,并稍施点染即可。比如在屋顶、墙面、阳台、门窗等处运用轻量的坤而新”的轮廓、色调或饰件等的变化。苏州市姑苏饭店把几栋二层的进口的铁皮 “汽车旅店”房屋,轻轻一笔添上一条清水屋脊和山墙搪板,马上就显出了中国味。轻而易举,效果良好,好像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功夫。

  城市环境的民族化风貌,一靠上述的各种今色今香的新建筑;二靠文物古迹,特别是古建筑及园林等古色古香的格调。为了丰富城市环境美,突出民族古典建筑艺术这一部分,建议按文物古迹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实行文物古迹的三类保护的划分。即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分为:(1)保护类,(2)保留美,(3)重整1或整治)类。

  保护类的文物古迹--即现在定为全国级、省市自治区级、县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古建筑、古建筑群或地上地下遗址等耍保持历史原状,修旧如旧,对其周围的保持范固严加控制,保证环境协调,不许乱占乱建。

  保留美的环境史迹--指具有某种重要历史文化意义,需要保留其环境完整风貌特色,但不属于重点保护单位的建筑、建筑群及环境。在不破坏原有风貌特色的前提下,允许适当修改、重建使之现代化,比如室内或市政设施等方面的现代化。

  重整(或整治)类的传统环境--指对某一重要传统环境的综合改善。其中包括:有的要保护,有的要保留,有的要改建。所谓重整(或整治)就是防止旧城、旧区全部推倒重建或全部改建的一个重要手法。

  现在全世界几乎没有多少国家不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及文物古迹保护。甚至可以看到,愈是现代化发达国家的那些有历史的城市,愈是重视做好这个工作,并且引为自豪,例如:巴黎、伦敦、波恩、华盛顿、莫斯科、布拉格、华沙等。

  城市环境的古典美部分,还应当包括某些仿古建筑和建筑群。它们虽属于新建或改建的性质,但面貌风格则是古色古香的。例如北京的琉璃厂文化街的仿清沿街建筑群,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纪念堂的仿唐建筑,西安青龙寺的仿唐建筑等等。也有一些仿古建筑,出于环境及实用的关系,只做到外形仿古,而内部不拘,甚至内部很现代化。欧美等国城市也有这种经验。据说我国驻伦敦大使馆的房屋原是一处有传统价值的旧建筑,在进行修改时,伦敦市规划单位绝对不许改动外形,只准修改房屋内部。原因就是为了保留那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街的传统风貌。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