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艺术和建筑风格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2008-03-17 06:37:15    作者:郑孝燮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     浏览次数:

  关于美的整体性

  现代化民族化的建筑美,不仅取决于建筑个体和群体的表现,尤其要从城市环境整体风貌上反映出来。现代城市的基木功能(居住、工作、学习、交通、游想)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城市基木功能是环境内涵的一种社会组织秩序。相应地反映在艺术形式上应当是一种美的秩序--变化统一的、和谐的,具有时代和民族气息的城市环境艺术秩序。为了求得艺术秩序,首先需要在统一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好环境艺术的专门规划。其次,要积极鼓励创作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民族化的新建筑设计,并且加强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第三,还要在功能基础上,掌握好有关环境连接、空问过渡或空问分隔等要素,使之更好地发挥环境艺术上起、承、转、合的效用,如道路、广场、绿帆空地、水面、山丘等在这方面的作用。

  统一变化,整体和谐是城市建筑与环境艺术的基本规律。只有运用它,而不是违背它,方能取得整体美的良好效果。

  (一)要体现明确的艺术政策和艺术基调

  以北京为例,总体规划《批复》中规定了:“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通过改造,既耍提高旧城区各项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又耍继承和发扬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的传统,并力求有所创新。”“要充分注意住宅设计的多样化,克服千篇一律的状况。”¨要努力提高城市的建筑艺术水平。各种房屋、道路、广场、园林、雕塑,都耍精心规划和精心设计,体现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把北京建设成为清洁、优美、生态健全的文明城市。“

  我体会,这些规定均涉及到艺术政策性,同北京的环境艺术基调一致。什么是北京的环境艺术基调?应该是二重性的今古并存。一重是突出历史文化的古典美,以保护优秀的古代建筑、园林、大街、胡同及郊区文物风景为个性特色。再一重是看重新内容与新形式,以”中而新“为基调。古今建筑艺术面貌并存,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特色,又有今色今香的时代风格,而决不是单一化的基调。

  又如上海,它的环境艺术基调,主要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期英法等侵略者造成的所谓 “十里洋场”式的租界半殖民地的环境面貌;同时建国以来大量的新建筑与新环境,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基调。上海的基调,由于历史原因,所以是又一种的双重性质。延安、承德、深圳、珠海等,它们也都各有主宰环境的艺术基调。基调来自城市的历史传统、现状实际和艺术政策,是灵魂,是方向。好的艺术创作必定主题或基调鲜明,否则就会盲目、杂乱,或者莫名其妙。文学艺术如此,城市建筑与环境规划也是如此。

  (二)要搞好城市环境的艺术结构及艺木分区

  环境艺术虽是城市中许多重大问题的一个,但毕竟是涉及全局,涉及过去、现在、将来,相当复杂的大块文章。因此,完全需要以城市总体规划所定的城市性质、布局及艺术基调为基础,把艺术结构及艺术分区规划作好。比如,北京的总的环境艺术结构,对照它的艺术基调相应地应该也是双重的,一古一今,互相结合。

  北京的环境美,其中早已形成的古典建筑艺术结构,主要在于 M+轴突出、主次分明、整体完整、经纬分明“,而且”有山有水有文物古迹“。核心:故宫、景山、三海、天安1门和左右两大公园(明清)时太庙和社棱坛1及皇城红墙,这一大片皇家建筑群几百年来一直成为主宰北京城古典美的核心。中枢大轴:这就是著名的贯穿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鼓楼、钟楼,长达8公里的南北中轴线和5西长安街。纵横南北东西这二条中枢大轴,对于北京城的古典艺术结构起着总缩全局、烘托强化核心的重大艺术作用。所谓总缩全局就好像是说北京城内的方格布局和郊区大道,如通至西山风景区、昌平十三陵及长城、卢沟桥及房山、通县、古北口及承德等地的大道,都是从这二条中枢大轴派生出去的大大小小的脉络。而星罗棋布的、丰富多彩的山、水、文物古迹,也正是通过艺术结构的贯连,才更能够相得益彰。城墙内外:大体以原城墙为环,左右分布有前门、东南角楼、古观象台、德胜门、天坛、黄寺、雍和宫、孔庙、国子监、恭王府、白塔寺、广济寺、天宁寺塔……郊区重点半环:远有西、北诸山的颐和园、圆明园(现为遗址)、玉泉山、香山、八大处、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居庸关、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等。从核心向外,由近及远,形成了一幅织锦似的古典美、自然美结合的多层次的艺术圈或者艺术大结构。

  北京环境美的现代艺术结构,虽然属于新的体系,但是毕竟不能完全脱离上述的古典艺术结构的基础。它只能如前所说与之共处,成为有继承、有保护、有改造、有发展、对立统一的体系。例如今天的新的艺术结构核心,已经不是紫禁城的一片,而是天安门广场及其新古建筑群了。东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横贯城郊,也取代了过去的南北中轴,成了头一位的中枢大轴。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一起,标志着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

  集中形象。又如新辟的二环路、三环路及放射干道,这些属于现代城市交通结构的布局,同时也是沿线新区、新点所依附的艺术布局结构。

  其他如江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江县的同里古镇,河道交织成网,前街后河,水陆相依,小桥流水,粉墙熏瓦民居栉比,加上街市及园林的穿插,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江南水乡城镇特有的民间传统的风光面貌和环境艺术结构。浓厚的地方传统建筑美、自然美,浑然一体,美不胜收。同时现代市政公用设施这里基木上都有,同古镇风光的保护是协调的。此外,全国还有一些城市的建筑与环境并不一定有多高的艺术水平,但是它们却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或别致的地方特色,例如延安、遵义等等。这些城市的环境艺术结构仍要格外加以注意。主要是从整体上着重反映其中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环境和建筑,以及地方风光特色的互相结合。

  在搞好城市环境艺术结构的同时,需要把环境分区搞好。本来艺术结构和艺术分区是紧密相连的。环境艺术分区,主要是根据建筑与环境的不同的历史意义、不同的艺术价值以及风格特色或者旅游条件的差别进行区划的一种手法。换句话,即”分而治之“,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手法。再以北京为例,设想的艺术分区为:

  l以突出天安门广场、长安街,象征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中心艺术分区。

  2以故宫、三海、天安门等为中心的旧皇城范围,重点突出古建筑群保护的艺术分区。

  3以二环路内(原内城范围)旧城改建区,即皇城保护范围向外过渡区为主的,保护与改建结合的艺术分区。

  4以外国建筑为主调的东交民巷旧使馆区和建国门外新使馆区。它们以独特的外国式环境艺术面貌和意义,成为特殊性的艺术分区。此外,异国格调的其他建筑还会有所出现,比如某些外国驻京机构有关的建筑。我们自己有些建筑,比如体育场、电视塔及其他特殊要求的项目也不一定或不必要苛求民族风格。关键也都在于如何使之各得其所,环境基调不乱。

  5以三环路内外新建居住区为主的若干艺术分区或艺术分段。如复兴门外、古城、酒仙桥、左家庄、牛王庙、劲松、团结湖、永定门外等处。

  6还有郊区许多地方以文物、风景区为主的,或以区县为主的艺术分区等等。

  各个艺术分区由于内容、地位的不同,应各有一定的基调及特色,还应有重点与一般的区别。

  在城市总的环境基调的制约下,一个艺术分区的建筑美也可以注意适当的丰富多彩,但必须恰如其分,切不可把不宜艺术强化的建筑大加渲染,或者把即使需要艺术强化的搞得过火。艺术的整体性原则的主次分别,统一和谐等不能不讲。

  (三)成群、成街、成片塑造环境艺术美

  任何建筑都不是孤立的,必定以各种群体形式如成街、成片等存在于城市环境之中。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古今结合的建筑群,琉璃厂改建是古色古香文化街。又如完全新建的上海清溪路体育场建筑群,金山卫住宅区及商业街,还有深圳特区东湖宾馆和珠海特区拱北区等等,它们都是由个体组成群体,由群体显示个体,相辅相成的。城市环境整体美的节奏、韵律、统一变化,和谐的艺术效果,无一不是从成群或成街成片等的建筑艺术布局中得来。

  在不脱离城市环境艺术基调、艺术结构、艺术分区的前提下,建筑的群、街或片等可以当作相对独立的艺术单位,进行多方案的艺术塑造,评比择优,以便取得最佳的环境艺术效果。

  城市环境和建筑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风格问题,作为学术探讨,现在只是开始。我完全相信,在党和政府关于城市建设与建筑的正确政策的领导下,在知识分子政策继续落实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必将逐渐深入学术界,引起更多的研究讨论。一代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完善,不可避免地需要相当的实践与争呜的过程。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的历史时期,必将对于这个过程大有促进。经济问题对于功能和艺术,至关重要。本文虽未直接作这方面的论述,但实际上仍是以经济为内含的基本前提的。另外城市规划界多知道一点建筑,建筑界多知道一点城市规划,可能会有好处的。

  (原载《城市规划》1984年第4期,1985年第1期)

  ??该内容来源于《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郑孝燮著),由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发布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