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以发挥实质效用为上

2008-04-25 22:35:5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现在,很多城市都对园林建设相当重视,在实施河湖还清、绿树成荫等基础生态工程的同时,还全力打造一些喷泉广场、大型绿地、雕塑公园等所谓的精品工程。但老实说,真正成为精品的,并不多。原因可能也很简单,它们不实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

  最近看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接受《南方日报》采访、在回答“广州每十年气温升高0.4摄氏度,热岛效应严重,在景观建设方面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时,他回答:惟一方法就是改变土地性质,即拆建筑种树。比如上海前几年采用红外线遥感技术,调查到热岛的高峰在延安中路北段,划出了24公顷的范围,每平方米花1.2万元高价把土地全部收回来,改建成5个公园,使市中心从生态到景观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由此不难看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的终极目的,应该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实质效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也就是说,园林建设要以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为原则。

  也许有人会说:观赏也是一种实质效用,园林景观是让人观赏的。的确如此,在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士大夫、知识权贵阶层用来品评、鉴赏、把玩的。但不能不说,对现代城市园林而言,观赏已远远谈不上是首要目的、甚至主要目的,而只能是兼顾。相反,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愈加兴盛的现代城市园林,满足人们的日常实质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一座山、一泓水、一片林荫,如果仅仅只能用于观赏,而不能成为日常生活场景的一部分,那么,山再青、水再清、树再绿,也只是用于装点城市的盆景、供人观看的展品。说白了,就是一种摆设。

  同拆建筑种树首先是用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而不是景观欣赏一样,兴建山水、花草、树木等园林景观,也首先要追求真正贴近人们日常生活,而不仅仅只是成为一种摆设。

  只有真正贴近乃至无限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园林景观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出实质效用。这其实是一种很朴素的想法。但可惜的是,现在一些华而不实的观念和做法似乎更受追捧。以城市水系治理为例,为了所谓的美观整洁,用水泥岩石砌出堤坝河岸,但更生态的做法,应是保持原生态的泥质堤岸并栽种水源防护林。因为有了树林就会有腐叶层,叶子掉下来吸收并过滤雨水,同时通过与泥土进行生物质交换,河里的水自然就会被净化。水泥堤岸只会恶化水质。

  毫无疑问,园林景观只有发挥出实质效用,才会使现代城市更加宜居。自由开放、亲切自然的空间随处可见,能够让人在花草树丛中、小桥流水间从容徜徉、自由嬉戏、尽情玩耍……这才是令人无限向往并真诚接受的园林景观。走进自然是久居都市后人们所共有的天性之一,发挥实质效用的园林就正好极大地满足了这一天性。

  所以,一个城市的园林建设要有品位、有魅力,必然要将自然美景巧妙而自然地引入生活、并可以使人无限亲近,从而缓解他们对自然生态美景的强烈渴求。这样的城市是可以毫无拘束、自然而然地亲近、享受园林景观的城市,也是可以让人诗意地栖居的城市。

  精雕细刻而难以亲近甚至拒人千里的园林,与其说是景观,不如说是摆设。在环境质量时刻需要提高的现代城市,园林建设首先要以发挥实质效用为上,比如缓解热岛效应、净化城市水系、提供休闲场地等等。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