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明:靠科技种植 把三千农户领上了致富路

2008-04-29 22:21:08    作者:卢新松 郭建立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本该享受颐养天年的清闲生活,但他却怀着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深厚感情,一头扎进优质苗木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上。8年来,他把3000多农户领上了致富路。

  他,就是河南省新安县洛新优质种苗开发基地的负责人张书明。

  2000年,张书明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就义无反顾地到磁涧镇龙渠村承包了100亩土地,办起了优质种苗开发基地。

  农业搞开发,科技是根本,项目是关键。张书明根据豫西地处山区、人多地少的实际,把推广科技的突破口选在产量提高空间大、开发利用价值高,易被农户接受的红薯栽培上。8年来基地先后共引进新品种脱毒红薯梅营1号、2号、7号,豫薯7号、8号、12号、13号,苏薯8号、安平1号,洛薯96、SL-19,日本川山紫、泰国红等19个品种。这些品种经专家鉴定,去劣择优,每年不断更新换代,使红薯由过去亩产3000斤增加到1万多斤。此外,张书明还根据多年栽种试验,摸索出一套叶片分左右栽培法,仅此一项可使红薯亩产提高25%以上,再加上优质品种的选择,可使亩产增加200%以上。在搞好红薯开发的同时,张书明还进行了优质果树的培育开发,先后引进果树种类13个,有澳大利亚的布朗梨、乌克兰的大樱桃、美国的凯特杏,日本的金太阳杏等。他培育的果苗深受农户青睐,每年都供不应求。

  对售出的红薯苗、果苗,张书明都要详细登记买苗人的地址、电话,以便跟踪服务。对老用户还实行供苗价格优惠。不理解的人说他死脑筋,而张书明却说,要推广先进技术,就要服务到底,让农户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真心相信科技、依靠科技。否则,就会挫伤农民的科技应用积极性。

  8年来,一路风风雨雨,创业的艰辛可谓一言难尽。有时为了一个技术难题,张书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每株苗木,在他眼里比自己的孩子还要金贵。对于农户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耐心解释,不厌其烦。特别是大风、大雨、大雪的恶劣天气,别人往家里躲,张书明却往外跑。仅育苗大棚被风刮倒不下10次,每次都是前面倒塌后面建,张书明从不敢懈怠,怕因苗木误了农时。去年,张书明因长期积劳,突发疾病,被送到洛阳治疗。老婆、孩子们流着泪在他病床前苦苦相劝,让他罢手,可他却说,为使农民过上好日子、为了科技能在农村推广,就是搭上命也值得。到医院探望张书明的领导、群众一拨又一拨,大家的关切之情让张书明感动万分,病情刚刚稳定,他就又一头扎进了苗木的开发和推广上。

  凭借老骥三分余力,辟出农业一片新天地。张书明通过辛勤努力,目前基地以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大学为依托,与科研部门紧密配合,聘请博士2名、专家教授5名、技术管理人员10名,每年可安排剩余劳动力100名,成为带动农户致富的科技龙头企业。8年来,基地在农户中发展新品种苗木2万多亩。在脱毒红薯、果树和盆景开发中,张书明不仅为自己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还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给3000余农户带来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每年个人在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上,有着一笔不小的收益,但在张书明眼里,党和政府给予他的荣誉比什么都珍贵。2001年以来,他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电控温室高度密度养蝎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鉴定书发明人、洛阳市第三届百佳民营科技实业家、河南省科技扶贫功臣等荣誉称号。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