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景观设计代表作
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的交汇处,是德国19世纪重工业区的中心。由于20世纪60年代起钢铁行业不断缩水,对煤矿工业的需求也大大降低。80年代后期,这里已经成为整个联邦德国失业情况最恶劣的地方之一。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lafts park Duisburg-Nord)这个名称其实不能反映该公园的特征,而称钢铁厂公园或工业废弃地公园则更为准确。这也难怪,因为在当时(1990年)没人会想到这一公园会演变成现在这一全新的公园类型一后工业景观公园。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属于艾美溪公园-国际建筑展早期具有探索性的项目。尽管在1989年建筑展组委会和州政府决定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对艾美溪区域进行生态重塑,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念和具体的措施。当杜伊斯堡市政府于1989年决定要借国际建筑展东风把位于该市北部、面积为230公顷的旧工业废弃地,作为参展项目,为该市居民兴建大型景观公园时,建筑展组委会做了一个十分谨慎而明智的决定:举行一次特别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概念的国际竞赛,即在65个报名参加竞赛的小组中(其中50个德国本土事务所和15个国外事务所),选出5个规划小组(其中3个德国小组,一个法国小组和一个英国小组),组委会为其提供充足的经费和技术支持,而5个参赛小组成员必须在当地调研半年,这期间小组成员与有关专家,如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建筑学,工业史专家等共同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非常细致深入的本底资料调查,并定期与当地居民进行对话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向组委会提出公园的设计理念,获胜者作实施方案。
这次竞赛到方案阶段实际上是法国景观设计大师拉索斯(Lassus)和德国景观设计大师拉兹(Latz)之间的较量。拉索斯坚信自己稳操胜券。其方案的确有新意,他利用法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把公园分成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反映某一特定工业发展时代的景观特色:即工业化前的田园景观,工业化景观,后工业化景观。其它三个小组的方案则颇为传统保守,两个德国小组用传统的英国自然风致园手法;英国小组方案带有强烈的法国巴洛克风格。拉兹小组似乎不动声色,始终在研究一张景观结构图。方案后期,拉索斯派手下人员去拉兹小组打探“军情”,看到的还是这张抽象的景观结构图,这就更激发了法国人的干劲,拉索斯小组拼命地画了很多精美的局部效果图。在1991年春天公布的竞赛结果,是拉兹小组获胜。拉兹教授这位米斯?范得罗的崇拜者,深得“少即是多”的精髓,采用结构分析法和实用主义手法,对该地原有骨架尽可能少作修改,从而尽可能多保留现有的景观特质,重点在改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改善这一地区内在的生态和人文景观质量。拉兹的方案之所以能打动评审委员的心,一举击败法国景观大师拉索斯的方案,是因为拉兹演绎了一种全新的景观公园类型??后工业景观公园。其特点如下:
1.拉兹采用反常规的设计手法,对原有的旧工业基础骨架,如炼钢高炉、工业运输铁路和公路,矿石、矿渣及焦炭库房、旧厂房、污水排放沟、煤气罐等等,没有采取全盘否定的方法,即推倒重建形式上很新的公园,而是照单全收,并仔细分析研究,利用结构分析法使这些老工业设施成为公园的景观结构要素,并从生态学、美学、社会学及历史等方面发掘其内在潜能,从中演绎成内容上很新的公园。外在形式照旧,但内在的景观质量和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例如:拉兹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运输铁路、公路和路堤等组成公园的内外联系路线,并且使其与各自独立的老工业设施如炼钢高炉、矿石及矿渣库房、煤气罐、旧厂房等相互连接,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大尺度空间景观特征,当进入某一具体景点时,通过小尺度的景观重塑,使原有的景观产生质变,给人以美的享受。如矿渣库房花园是昔日堆放矿渣的库房小空间,经过生态改造和精心设计,已变成富于变化的花园系列;水景园是原来的污水排放沟渠,经过铺设污水排放管道等生态治理,变成主要以雨水为水源,清澈的水渠……
2.出乎意料,拉兹通过美学上的思考,对旧工业废弃地景观进行了一次认知上的探索,传统美学家把旧工业废弃地视为是人类对自然景观破坏的产物,工业化与自然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拉兹认为遭受人类破坏过的旧工业废弃地,具有吸引人的因素,在这种遭到破坏的景观里,人们能观察到自然的力量:在旧工业设施周围经过一段时间闲置,生长出特殊的植被类群,缓慢而顽强地进行着植被演替,拉兹称其为“新自然”。对这一类地区则采取全面保护,为生态学家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试验场地。再比如铁生锈的过程,在人们的脑海里,生锈这个概念首先意味着破坏……但却忽略了正是自然界的水和氧化作用在发挥功效,基于这一理念,拉兹在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核心,创作了金属广场,该广场由49块7吨重的铸板焊接而成,拉兹把工业产品铸造板作为公共空间的硬质量景观要素加以利用,并通过其自身的氧化,腐蚀、生锈及损坏的“锈蚀”过程,从另一方面向人们展示自然的力量。拉兹认为这种打上强烈工业化印记的旧工业废弃地,具有一种特殊的美学含义:“巨大的钢铁和煤炭工业基地、工业建筑群以及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都可称其为风景,因为在这些地方,一些顽强的生命正在生长。可以想像:在堆满金属板块的斜坡上,几株小草挣扎着从缝隙中昂起骄傲的头,荒废的旧厂房里开出以前从未见过花朵……这是一幅幅多么令人激动的画面。”在这里旧工业景观被赋予美学含义,我们可称其为后工业景观,它是一种“理想化了的自然及理想化了的工业。”
3.拉兹根据当地特殊的生境条件,及后工业景观特征,提出了长期而谨慎的分步建设设想,拉兹强调,生态恢复是个缓慢的过程,应以长远的眼光,采取柔和的方法,不能急功近利,只图短期效益,用粗暴的手段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技术尚未成熟时对一些生境相当脆弱地区,采取全面的保护,合理地安排近期建设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例如:对原有的5号炼钢高炉进行加固和改建,成为高炉公园,游人可沿阶梯登上炉顶,极目远望。在登高过程中,进入炉台、炉身,了解炼钢的原理,加深对工业文化的理解;对原有排水渠“老艾美溪”进行生态治理,变为水景公园;通过铺设污水管道使污水与地表水分流,并利用雨水回收技术,使原有的水渠焕发青春,向人们展示新生态景观的魅力;对原有工业仓库进行改造,在半封闭的小空间里设计出花园系列;并利用原有的300米长工业运输天桥,组成高低变化的游览路线,建成仓库花园;攀援花园则利用原有高大的矿石仓库石墙,为攀援爱好者提供了理想的练习场地;金属广场,除了前述美学功能外,还能容纳5000名观众举行露天文化活动,如广场音乐会等;潜水园来自通过对原有煤气罐进行改建后,贮水,形成潜水运动乐园……。
拉兹教授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倾注了满腔热情,自1990年至今,十几年来从未中断过这一后工业景观公园的构思和规划设计工作,使其逐步向公众开放,同时该公园亦为拉兹赢得了声誉。该公园2001年获德国景观设计优秀作品奖,2000年获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被学术界称为“二十一世纪模式公园”。其影响已跨越国界,对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的景观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历程来看,由于发展重点在基础工业,如原料工业、动力工业、钢铁工业、重化工、建筑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原料和能源消耗居高不下,所走的是一条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破坏环境的路。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发展,但是却付出了巨大而惨痛的代价。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以后,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料和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大减缓了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但长期工业化过程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十几年来,景观生态学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迄今为止,在欧洲景观生态学已成功地应用于评价和分析景观生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景观生态学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思路,其原理及方法也被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决策者们广泛接受和采纳。
近20年来,我国经历了持续、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每年有千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新增劳动力进入城镇,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国民经济总产值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最密集的出口加工业基地,我国成为电子、家电、服装以及其他各种轻工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之一,被称为“世界工厂”。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世间罕见。但是,这种增长模式对资源与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超常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超常的资源与环境代价。上文介绍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景观解析,将对我国调整工业结构、整治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环境,提供有益的参考。
编辑:xua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