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坪,其用几何?

2008-06-05 01:24:12         来源:中国景观网     浏览次数:
     在城市中,大面积绿油油的草坪随处可见,甚至在某些城市重要的中心广场,干脆就用单一草坪构建广场景观。诚然,大面积草坪可以形成一定的景观冲击效果,也可以适当调节城市小气候,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环境舒适度。但这种大面积种植草坪,或将城市景观的好坏评价标准建立在草坪的面积上,却产生许多弊端。

    首先草坪作为一个城市景观,它不仅仅是供市民观赏,更重要的是,它要供市民以亲身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局限在视觉层面,同时也调动全身心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来进行近距离的体验。市民之所以喜欢躺在草坪上,在草坪上赤脚嬉戏,在草坪上独自冥想,也恰恰是草坪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这种全身心的感觉提供一分合宜的场所。这对于处于城市中紧张的生活节奏的市民缓解身心的疲惫,寻求人性的回归是大有益处的。草叶上清晨晶莹的露水、散发的自然气息、赋予人们肌肤的细微的触感以及塑造着的天籁俱静的氛围,正是草坪这种城市景观给予市民的人性的尊重与关怀。景观中的“以人为本”是以人性为根本的,它首先要求尊重人性中感性的、生活的层面,如果将“以人为本”提留在景观的视觉层面则便浅显了。然而反观我们城市中大面积的草坪中,竟然很少有穿插其中的小路,以及可供活动的硬质铺地,加上草坪上竖立的警示牌,提醒市民不得“随意践踏草坪”。试想,偌大的草坪连让市民在草坪中穿行的机会都不赋予,何谈在上面亲身体验呢?市民只能围着偌大草坪转圈,望而兴叹。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孩子们不敢在美丽的草坪上逗留,却在草坪旁角落的泥泞的空地上玩的不亦乐乎。其实解决的方法很多,例如草坪种植多样化,外围则以观赏草种、名贵草种为主;而将内围草坪改为耐久性草种,供市民体验,从而兼顾两者利益。难道为了保护草坪不受践踏,而可以随意践踏人性作为代价吗?那代价也太高了些吧?

    其次,草坪作为重要的城市景观,它不应该仅仅象“万能膏药”似的贴在城市的角落中,从而形成“景观不够,草坪来凑”的景观畸形格局。作为一个城市景观,它必须形成与周边环境互动的、对话似的空间氛围,即它应该开启一个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的开启中,不同的景观相互影响,相互塑造,从而共同提高市民居住的环境质量以及环境舒适程度。草坪要构建出一个世界,首先要在景观上形成一个空间布局,不仅在平面的二维上,同时在空间上形成三维的立体格局。因为这种格局才能为世界的开启提供场所,而且利用空间维度为自身的场所提供相对封闭的氛围与景观边界,保留其相对独立的鲜明个性,从而在保护的前提下,为景观的交流互动提供可能。这要求草坪除了自身的平面维度以外,还要配置例如树木、亭阁、坐椅等空间维度的辅助景观,从而塑造具有立体的、边界的空间景观。其次,绿地营造的世界需要市民的参与和开启。市民在草坪上,或驻首,或游历,看草木之枯荣,感岁月之沧桑。只有这种亲身体验和经历中,景观的美才能成为城市迷茫生活的清醒剂,景观的美才能融入到我们城市生活的血液。正是人的参与与开启,对生活的品评与热爱才使得绿地营造的世界生气勃勃。它不但影响我们对现时的绿地景观发生兴趣,进而对周围的城市环境产生认同;也影响我们对内心深处对纯真的感悟,进而对城市生活得出进一步认知。在这个开启的世界中,绿地景观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共同塑造出宜人的人居环境。但是,现今草坪更多的是在建筑群中象贴膏药似的种植绿地,往往是孤零零平整的大草坪与周边的高楼大厦“相映成趣”,市民不愿到这种空寂的、受人监视的草坪上体验生活,放松心情,而宁愿呆在钢筋混凝土的洞穴之中。环境形成的反差巨大,使得草坪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这种景观不但没有提高城市的环境环境质量,相反,由于市民的不参与甚而抗拒,从而导致市民在不认同草坪这种城市景观的同时,也不认同自己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积极意义。

    总之,“以人为本”在西方是与“以神为本”相对应,而在中国,它是与“以科技为本”相对应的。草坪亦是如此,城市草坪显然是以提高城市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前提的。因此在草坪的建设与管理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体现对市民个性以及生活的尊重,而不是仅仅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却处处用科技的成见妨碍对美的生活的体验和禁锢人性的张扬。

编辑:xuan88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