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轲访谈
2008-06-05 18:05:42 作者:王琳 来源:城市建筑》杂志 浏览次数:
张轲 北京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合伙人,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
李有为:建筑与景观共生于土地,您认为这两者应共同遵守的土地伦理是什么?
张轲:我更关心建筑与景观、景观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
李有为:建筑与景观设计当下所共同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张轲:抄袭、模仿、实现度低下。遍地是自我恶捧的“芙蓉姐姐”和“芙蓉弟弟”。
李有为:面对生态问题,您持怎样的观念?
张轲:对于生态和可持续而言,我所看到的都只是视觉化的概念,或是劳民伤财、没效果的设计。其实,我们更需要关注具体有效的技术和措施如何在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和建筑实施阶段的介入。
李有为:您如何看待景观与建筑?
张轲:对我来说景观和建筑是“two words of the same thing”??同一件事的两种不同说法。
李有为:您是应如何看待中国建筑与景观的遗产问题?
张轲:“景观遗产”是个较新的说法。当前,中国常见的是保护了建筑遗产忽略了景观遗产,或者是只保护了景观遗产却放弃了建筑遗产,其实这两者之外还有“软”景观遗产问题,即与建筑景观相关的“非物质”景观遗产的延续问题。
李有为:您认为当前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键词有哪些?
张轲:在我的设计中或是新一代、全球观念、自我意识。
李有为:你最近做了一个香港的景观研究??有关2007香港深圳双年展的都市空虚项目,能否具体谈谈吗?
张轲:对于香港来说,最严重的问题是用地紧张,所有的用地都承受着高密度带来的巨大压力。可是在西九龙和机场附近仍然存在大片闲置土地,这确实是令人惊奇的事情。土地之所以空置,并不是人们不想利用,而是由于其重要性,政府及社会都要认可这片土地上的开发。我对这个地段的第一感觉是,它不仅仅对于西九龙来说非常重要,对整个香港城市中心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想象绝大多数香港形象照片都是从这个角度面对维多利亚港拍摄的,也就是说这里是一个观看传统香港的?望台。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地区,不允许我们做任何错误的开发。可是之前所有的规划方案都遵循了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导方针,而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局外人来说,这是很难理解的。由于这片土地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填海而来的,从使用功能来讲,我很怀疑是否可以简单地将一个文化中心放置在这里。我想政府部门一定也在担心,这样的一个文化中心将怎样维持自身的运营。
从开始都市空虚项目以来,我一直在考虑香港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中心,而香港人对于文化中心的期待又是什么。也许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如果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中心,那么又存在怎样的可能性。在第一次草图阶段时,我提出一个严肃问题??它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社区住宅、购物中心、观景台,或者只是一个在40hm2土地上不断重复的摩天景观公园;它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园林空间或者电影外景地,甚至其他的各种可能性。我认为可以在建设一系列文化项目,例如汇演中心、艺术馆和博物馆的同时,给香港儿童及老年人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可以从最好的观景点来欣赏维多利亚湾以及这个他们自己出生成长的城市,并会以此为荣。我认为可以将一系列景观元素、观景台与一系列紧凑的空间使用计划结合在一起,共同来支撑我们这个文化中心。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于这样的大片土地来说,使用全部土地来建设3~5座文化设施,不论其规模大小似乎都不太有道理。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它必须要做到自身经济平衡,而最实际的解决方式就是尽最大的可能使人们在体验景观元素的同时提供足够的商业发展空间。
我们考虑将桂林的山移植到这片土地上,并且将宝石镶嵌在山中。而山本身的形式也许会更类似梯田。从海湾看去,这里已经不再是典型的城市形态??垂直的摩天办公楼和酒店耸立在前面,而是“桂林的山”设置在办公楼的前面,提供酒店房间,游客可以在此住宿并拥有独立的角度来观赏海湾;最高的一座山体高550m,使得汇演中心也可以拥有观景的角度。而山外面则是真正的种植稻子的农田,也可以作为学校农学研究或者实验基地。
实际上我们的山只占用了全部土地的1/3左右,剩余2/3的土地可以用来建设办公楼、住宅区以及塔楼。我们将梯田延续并占满所有土地,使土地容积率将会大大超过原来预定的2.8,预计将会达到6到8左右。所以政府和开发商将会拥有更大的经济支持来使发展计划变成现实。
项目本身在财政上也是可取的。我相信通过提供多样化空间,将文化中心嵌入到山体中去,可以节省至少2/3的土地来做其他开发。甚至在山体的内部,我们同样可以做商业开发??文化设施最多只会占用山体内部1/10的空间,剩下的9/10都可以被用作酒店和商业中心,使它在成为香港文化山区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商业中心。
李有为:建筑与景观共生于土地,您认为这两者应共同遵守的土地伦理是什么?
张轲:我更关心建筑与景观、景观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
李有为:建筑与景观设计当下所共同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张轲:抄袭、模仿、实现度低下。遍地是自我恶捧的“芙蓉姐姐”和“芙蓉弟弟”。
李有为:面对生态问题,您持怎样的观念?
张轲:对于生态和可持续而言,我所看到的都只是视觉化的概念,或是劳民伤财、没效果的设计。其实,我们更需要关注具体有效的技术和措施如何在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和建筑实施阶段的介入。
李有为:您如何看待景观与建筑?
张轲:对我来说景观和建筑是“two words of the same thing”??同一件事的两种不同说法。
李有为:您是应如何看待中国建筑与景观的遗产问题?
张轲:“景观遗产”是个较新的说法。当前,中国常见的是保护了建筑遗产忽略了景观遗产,或者是只保护了景观遗产却放弃了建筑遗产,其实这两者之外还有“软”景观遗产问题,即与建筑景观相关的“非物质”景观遗产的延续问题。
李有为:您认为当前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键词有哪些?
张轲:在我的设计中或是新一代、全球观念、自我意识。
李有为:你最近做了一个香港的景观研究??有关2007香港深圳双年展的都市空虚项目,能否具体谈谈吗?
张轲:对于香港来说,最严重的问题是用地紧张,所有的用地都承受着高密度带来的巨大压力。可是在西九龙和机场附近仍然存在大片闲置土地,这确实是令人惊奇的事情。土地之所以空置,并不是人们不想利用,而是由于其重要性,政府及社会都要认可这片土地上的开发。我对这个地段的第一感觉是,它不仅仅对于西九龙来说非常重要,对整个香港城市中心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想象绝大多数香港形象照片都是从这个角度面对维多利亚港拍摄的,也就是说这里是一个观看传统香港的?望台。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地区,不允许我们做任何错误的开发。可是之前所有的规划方案都遵循了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导方针,而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局外人来说,这是很难理解的。由于这片土地是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填海而来的,从使用功能来讲,我很怀疑是否可以简单地将一个文化中心放置在这里。我想政府部门一定也在担心,这样的一个文化中心将怎样维持自身的运营。
从开始都市空虚项目以来,我一直在考虑香港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中心,而香港人对于文化中心的期待又是什么。也许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如果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中心,那么又存在怎样的可能性。在第一次草图阶段时,我提出一个严肃问题??它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社区住宅、购物中心、观景台,或者只是一个在40hm2土地上不断重复的摩天景观公园;它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园林空间或者电影外景地,甚至其他的各种可能性。我认为可以在建设一系列文化项目,例如汇演中心、艺术馆和博物馆的同时,给香港儿童及老年人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可以从最好的观景点来欣赏维多利亚湾以及这个他们自己出生成长的城市,并会以此为荣。我认为可以将一系列景观元素、观景台与一系列紧凑的空间使用计划结合在一起,共同来支撑我们这个文化中心。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于这样的大片土地来说,使用全部土地来建设3~5座文化设施,不论其规模大小似乎都不太有道理。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它必须要做到自身经济平衡,而最实际的解决方式就是尽最大的可能使人们在体验景观元素的同时提供足够的商业发展空间。
我们考虑将桂林的山移植到这片土地上,并且将宝石镶嵌在山中。而山本身的形式也许会更类似梯田。从海湾看去,这里已经不再是典型的城市形态??垂直的摩天办公楼和酒店耸立在前面,而是“桂林的山”设置在办公楼的前面,提供酒店房间,游客可以在此住宿并拥有独立的角度来观赏海湾;最高的一座山体高550m,使得汇演中心也可以拥有观景的角度。而山外面则是真正的种植稻子的农田,也可以作为学校农学研究或者实验基地。
实际上我们的山只占用了全部土地的1/3左右,剩余2/3的土地可以用来建设办公楼、住宅区以及塔楼。我们将梯田延续并占满所有土地,使土地容积率将会大大超过原来预定的2.8,预计将会达到6到8左右。所以政府和开发商将会拥有更大的经济支持来使发展计划变成现实。
项目本身在财政上也是可取的。我相信通过提供多样化空间,将文化中心嵌入到山体中去,可以节省至少2/3的土地来做其他开发。甚至在山体的内部,我们同样可以做商业开发??文化设施最多只会占用山体内部1/10的空间,剩下的9/10都可以被用作酒店和商业中心,使它在成为香港文化山区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商业中心。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