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垣断壁中的联想--读《南京名人旧居》

2008-06-10 21:33:52    作者:杨光     来源:河南人民出版社     浏览次数:

    许多地方都因名人曾经居住过而成为今天人们瞻仰、观光的圣地,如杜甫草堂、南阳诸葛庐,而许多大院也曾因主人生前的显赫和独特、别致的建筑风格受到今人的关注,像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都成为了当今旅游中的人文风景。

名人故居 

位于南京大学校园内的何应钦公馆   苏克勤 /摄影

而十朝古都的南京呢?南京自古繁华、人烟阜盛,佳山秀水,优美的自然风景与浓郁的人文色彩是几代帝王与许多名人向往的地方。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大至王朝都城的选址,小到房家屋舍的建造,人们都相信地脉、地气,如是风水宝地能使帝王的统治千秋万代,小民则能子孙繁衍、后辈出息。所以许多帝王、很多名人都想在一团紫气罩着的南京生活居住,他们纷纷在这里建造能体现他们身份、价值与信念的或是恢宏的宫殿,或是豪华的别墅、或是深山中一屋舍,或是静谧处一院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耗费名人心思的旧居或许风光不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物是人非;或许已成残垣断壁,但是在这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流年碎影”中却能翻检出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仔细搜寻也能见到在这里生活过的名人身影。他们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幕悲剧、喜剧、情感剧、伦理剧……正是这些存在或已毁弃的建筑却见证了南京的风雨沧桑,构成了南京厚重的文化内涵,也正是这一处处的名人旧居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望着当年曾辉煌的建筑而今已成残垣断壁,怎不让人浮想联翩呢?

名人故居 

位于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   苏克勤 /摄影

姚坚先生为这本书作后记,题目是《另一种“史书”》,读完此书,颇有同感。在书中能读到许多鲜活的历史:作者以南京这一城市为蓝本,以南京名人旧居为页面,每页记录着历史中曾经发生的较有影响的人与事,徜徉其中,其情感的波澜使人难以平静。

名人故居 

位于南捕厅的甘家大院 苏克勤 /摄影

    南京城南有名的甘家大院“最盛时有房300余间,对外一直宣称九十九间半。”其中的缘由可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按照清朝皇律,皇帝是天子,他的行宫只建9999间,王公大臣只能建999间,而民间住宅造物不得超过100间,建造甘家大院的甘熙曾在京为官,自然深谙此道。若太过宣扬自己,其结局会从有着“江南巨富”之称的沈万三身上看到,沈万三非常富有而又不知遮掩,于是受到明皇帝朱元璋的注意甚至嫉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上的一切都是帝王的,包括财富、意志甚至三妻四妾都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封建统治者可以压倒一切。沈万三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有点不自量力,导致他人生的悲剧下场。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总结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帝王史。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

名人故居 

位于南京大学南苑的孙中山旧居   苏克勤 /摄影

驻足于梅园新村30号,周恩来、邓颖超当年在南京的居住地,也是他们的办公室,室内陈设简陋,而当年在这庭院的四周还有特务的日夜监视,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两位革命的伴侣在此呕心沥血,为民族与祖国的命运忧叹,置安危与性命于不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夫妇在南京的居所。蒋宋在南京有着数处豪华公馆如被誉为“远东第一别墅的美龄宫”,从选址到设计都堪称一流,整个工程耗资巨大。还有汤山别墅、憩庐等都见证了蒋宋在生活上的侈靡。他们在这比皇宫更要现代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式)中,做着玩天下于股掌中的美梦,不惜代价杀害了无数的为革命而奔波的有志之士,分裂党,危害祖国与人民。两相对照也可看出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在生活作风、思想作风、政治作风的不同:一则为普天下大众着想;一则为一己之私利,置多数人的生命于不顾。“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及其党羽撤出“六朝繁华地”的南京时,灰溜溜如丧家之犬,令人可悲可叹。

名人故居 

傅厚岗4号的徐悲鸿故居 苏克勤 /摄影

观郑和故居可以了解我国悠久而发达的航海业历史,会使我们的骄傲之情油然而生。站在李香君的“媚香楼”前,耳畔会响起昆曲《桃花扇》凄美的旋律,一代巾帼李香君的形象重又在眼前浮起。观尽秦淮两岸的旧居,似又听到那些烟花女子比哭还要令人伤感的笑声。游走在莫愁女旧居中,会为莫愁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感动。看宝志和尚旧居、智育大师旧居、法融禅师旧居,让人们不仅知道了许多出家人的传奇经历,也让人们了解了我国的禅文化、佛教文化。还有许多在文化与艺术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大师,他们在南京的居所一样会带给今人诸多的思考,如黄侃、于右任、徐悲鸿、傅抱石、程千帆、唐圭璋等等,他们的学术思想、艺术见解、治学之方、为人处事之道等都是值得我们景仰与效法的。在中国风雨飘摇的历史中,为拯救大众精神与物质于水火,许多外国友好人士也在南京这块伤痕累累的土地上奔波国、呼号过、居住过,我们一样会记住他们……苏克勤、苗立军先生通过勤奋探佚、实地考察,收集、记录的这1000多座旧居,彰显了南京城曾拥有的高度文明与多样文化,勾勒了一幅南京斑斓多姿的历史画卷。

名人故居 

位于东瓜圃桥12号的石瑛公馆   苏克勤 /摄影

曾经在南京大学读书三年,后来也多次来南大办事,从南大校园内的何应钦、赛珍珠故居前走过,也仅仅觉得他们只是一座建筑而已,并没有过多的联想,而今通过阅读苏、苗二位先生的大作,知道了发生在这些建筑中的故事,再从这两座楼前走过时,相信会有更多的感情色彩吧。

名人故居 

位于中山陵园内的林森主席的旧居桂林石屋 苏克勤 /摄影

可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这些旧居又能存在多久呢?一夜间也许就会轰然倒塌,白先勇先生回南京还能在其生活过的旧居中思旧、叹息、感伤,忆起当年的时光,而对那些已遭毁坏的建筑呢?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名人或者是名人的后裔对此又会有着怎样的情怀呢?撤掉一座建筑,就流失了很多文化,也埋葬了很多人的梦,这应该引起建筑学家、城市规划的领导、一些当政者的深思啊!

名人故居 

下关港口前汪精卫办公楼兼旧居 苏克勤 /摄影

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想要觅到南京名人旧居的模样,恐怕也只能靠纸上的描述与前人拍下的图片了,具有远见卓识的南京鼓楼文化局,让后人还能看到这些渐行渐远的风景,能唤起人们缕缕的回忆,想起当年的那屋、那人、那事,可谓功莫大焉!

编辑:xuan88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