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集体农庄建筑与景观方案设计

2008-06-11 22:59:30         来源:www.dayifs.com     浏览次数:

  艺术家集体农庄

  关于艺术家集体农庄的策划思考

  一、理由

  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厌烦了城市的喧嚣,一些人群在郊外的山林野朴兴建家园,他们是一些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外加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特殊人群,这一人群正在中国悄然崛起,可以算是一个新的“阶级”。

  从这个“新兴阶级”的出现来讨论,也就是以此为出发点来论证我们开发艺术家集体农庄项目的可行性,换句话说我们开发这个项目的灵感就是从时下流行的这种风潮,即艺术家文化人和所谓的成功人士,或者是具有小资情调的阶层,尤其是画家,作家,导演,记者、特别是从海外归来的一些艺术家,他们喜欢把家搬到郊区去,在郊区寻找一块静谧的地方建一所房子来做一个自己的栖息地,在那里安静的生活和创作。这一阶层的人大多不是做生意的大老板,一般大老板特别是暴发户喜欢在豪华的别墅和大酒店等比较固定和常规的模式下办公和居住,一时方便他们的生意、再有就是想人前显贵。

  其实,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有钱人家都住在郊区,而且,人人知道欧洲有很多古堡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在西方有这样的传统。

  我觉得从这种趋势看,我们可以把这个部分的人群组织起来,甚至再挖掘、再启发、再去寻找更多情投意合者,并为这个阶层集中找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到像王蒙,梁晓生等一些作家、画家、记者纷纷在平谷黄松峪的那个不知名山谷落户的现象,而且他们的情趣都比较接近,喜欢北方山水的情调。

  黄棕峪山谷景色宜人而宁静,空气和水多很纯净,离城市不算远,从北京驱车仅需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在那里可以找到“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感觉,而且他们一定还有某种特殊的优越感,因为他们是少数敢于并且开始享受宁静的宽敞空间,在天人合一的环境里生活的聪明人。

  可以肯定的说,这个群体正在悄悄扩大,而且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这便是我们开发此项目的理由。

  二、断层

  我们可以分析该阶层的思考方式,为什么都喜欢跑到山里,去买农民的旧宅院落装修一下或者是买宅基地自己去建房,这里边有几种心思,一个是他不喜欢城里开发的容积率高,人口密度大的居住环境,尽管开发商把社区设施建设的无比完善,但他们无法解决城市的喧嚣、空气的污染、以及车辆的噪声等都市弊端。

  比如说是万科,紫玉山庄之类的房地产开发,尽管他们的空间玩得很新奇,搞得很时尚,实际上那些时尚的设计都无法解决真山真水的真切感,别忘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有灵性的人潜意识中都有要接近自然冲动,而且那些建在都市里的房子都有天生的弊病,即无论是建筑空间还是景观,一切都是人造的,两个字“假的”,说到底就是离“人性”远了。而且有的个案设计越来越远,当然,潮流不可阻挡!但潮流时尚是属于大多数人的,一般开发商重视两个极端,大众需求和富豪需要。而那些一心想把家搬到郊区的人数属于少数人,

  然而大多数地产商没有考虑小资群体的需求。针对这一人群需要的项目等于是房地产开发的断层。

  三、结盟

  资的经济实力不是很雄厚,但他们却想过一种跟自然贴近的郊区生活,他们的购买欲是非常强烈的,但这里边出现了矛盾??价钱太昂贵了,他们是接受不了的。

  时下,一些人已经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他们动手较早,他们在乡村购买的房产价钱非常便宜,但是这些购买房子或者是盖好房子几乎都是没有产权的乡居。有些人花上一两万元就买下一农民院子。原因颇像是和那些向往城市生活的新一代农村青年交换感受,城里的人向往悠闲的乡间生活,而山村的新生代又在渴望大城市的繁华。世界是多样性的,如同那句常说的句俗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那些有百十万闲钱的艺术家,或是具有剩余财富又有浪漫情节的人们几乎都有一种花五、六十万就能盖得了的一套属于自己心中理想的房子冲动。所以,我们为什么不锁定他们,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开发这样的项目、为这个阶层来服务呢?这些小资愿意远离人群,但并不拒绝和他爱好相同的阶层接触,我们就在郊区选一处,类似平谷大西沟。大西沟从地理条件和诸多方面来讲,对于一般概念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没有开发价值,却恰恰对我们锁定的人群和我们所设计的项目很吻合:一、依山傍水,交通比较方便,离平谷县城十几公里,开车从天通苑到那里大概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试想,如果你想找一个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空气的污染,驱车最少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大西沟这个地方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解决这种需求。

  我可以算作为这样一个阶层的代表,因为我想,像有我这种“主义”的人其实很多,尽管相对于大众来说算是少数。

  在找这件事情之前,我也和好多的朋友都谈过这种事,很多人都表示支持赞同,多数人表示如果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栋乡村风格的房子在50万左右,完全可以接受!

  时下有几个自发的,无组织的,自然形成的村落,如:画家村、戏剧村、摇滚村、还有一些人把废弃的工厂改装成工作室。就是说这种人群也喜欢扎堆儿的。这如谚语述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有些人是听说王蒙等文化名人在黄棕峪买了个农民院儿,偷偷的追随,陆续有不少人也在那里落了户,而且还有几个是不约而同的发现那个地方适合他们居住。我们认为这可以看作是趣味相投的人群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结盟。

  四、定位

  开发这个项目一定要考虑到国家现行政策,其定位不能是一个房地产的开发项目,首先我们起步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要非常认真的思考,这不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而是一个全新的思路,一种有效的手段,一个综合性的适合扶贫示范,对振兴平谷山区经济的一个示范工程,这一项目是前人没有搞过的,因此没有可比性,它具有很强的试验性,这将是一处另类的很有特色的生态社区,我们将亲切的称之为“艺术家集体农庄”。

  这个集体农庄的社员都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学兼优者,我们实际上是在解决长期存在于山村的“荒”与“贫”问题,对荒山进行更多的绿化。我们实际上是在调动城市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这些艺术家正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落户实际上就是对本地经济的贡献。

 

编辑:xuan88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