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骅:生态园林要全面认识
从1994年到2003年,胡运骅在担任上海市园林局局长期间,用10年的时间进行生态园林建设实践。退休后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时还和几位同样退休后依然闲不住的老专家承担起一项关于如何开展生态养护的课题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该课题将于8月份结题,目前正在撰写论文。近日,胡运骅在他的工作室里向记者讲述了十几年不断积累的关于生态园林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可持续发展必走生态园林之路
胡运骅认为,过去我国园林建设注重的美化、彩化、香化都是以观赏为主的,现在必须转向以生态为主,并且要把生态放在首位,一切围绕生态优先来考虑。理由如下:
工业高度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园林绿化是最直接的手段。20世纪80年代至1994年,上海建起300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目前还有2000多幢在建。这些“水泥森林”白天吸热晚上散热,上海城区热岛效应非常明显,夏天连续出现摄氏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天气,很多有慢性病的老人夏天都纷纷住进医院,造成医院人满为患。这让政府意识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投巨资进行系统的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城市热岛效应也得到明显缓解。
生态园林建设,是百姓基本生活满足之后的必然需求,也是带动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名片。在国内不少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地价房价大幅攀升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亚特兰大原本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就是因为环境好,工业园区建设得像公园一样,不但吸引了可口可乐、IBM等知名企业纷纷将公司总部搬到那里,使其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且还争得了199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生态园林建设更要讲科学
生态园林是我国园林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各地都很重视。胡运骅表示,各个地方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同时科学地进行规划和研究,盲目抄袭他人的做法不可取。
结构对生态环境非常重要,搞城市规划时必须考虑生态。上海就是研究国外多个城市的成功做法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出了科学规划:郊区大面积造林,卫星城建环城绿带,市中心建占地28万平方米的延中路绿地,每个行政区建一个4万至8万平方米的绿地,并有廊道等连接的布局结构。胡运骅表示,这样一来,就等于在市中心开了一个天窗,热空气通过天窗散掉,郊区新鲜空气通过廊道流进来,让整个地区空气形成环流。
要让有限的绿化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还有许多科学要讲。比如植物群落搭配的学问就很大。研究表明,树木特别是大规格乔木产生的生态效应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等,因此在植物材料的选用上,上海采用乔灌草结合,并以胸径15厘米左右的乔木为主。但在这方面,很多更深层次的研究我国还没做。人多地少的日本早已对土壤中各类植物根系怎样错开更利于植物生长展开研究,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绿化保护和养护也应讲生态
在一部分人眼里,生态园林建设还仅停留在新项目建设上。胡运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生态型保护、修复和养护。
过去要建一个新城,往往是将包括现有绿化在内的所有项目都推倒重来。胡运骅指出,现在这种观念已有所转变,一些地方对那些原有生态效应比较好的绿化正在有意识地加以保护。比如,在对上海新江湾城进行规划调研时,发现一个二战时期日军弹药库遗址内植被生长很好,周边生态环境也不错,结果就全部保留了,只是对个别被破坏的地方进行了修复。
目前一些业界人士正在研究的生态型养护也与以前有较大差别。对于杂草,过去的做法是没有用的全部除掉,有用的才留下;现在则除掉那些影响其他植物生态位的,如一枝黄花等,适当控制那些可能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的,除此之外的全部保留。对于虫害防治,过去是全部采取打药来完成,现在是只要不影响生态平衡就不予理睬,或是通过放出一些灰喜鹊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另外,在生态理念指导下建成的园林工程植物群落是拟自然的,后期养护工作量很小。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