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清代古画成瞻园“复建指南”

2008-07-14 18:38:17    作者:朱凯     来源:南京日报     浏览次数:

  逐月楼、?山草堂、薇亭……这些早已“失踪”的瞻园古景,不久将在“金陵第一园”一一重现。本月初,瞻园扩建工程正式动工,等年底工程竣工时,市民们将重见600多年前“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的胜景。这些扩建内容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按图索“景”,记者昨获悉,清代界画高手袁江绘制的《瞻园图》就是现成的复建指南。

  布政使衙署将“收复失地”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瞻园有着“金陵第一园”的美誉,但由于种种原因,瞻园的规模不断缩小。据瞻园扩建工程负责人李凤伦介绍,“扩容”后的新瞻园北接教敷巷、南临瞻园路、东依教敷营、西靠中华路,占地面积扩大了近三分之一。

  按照南京古建园林专家、瞻园扩建方案设计者叶菊华的说法,老瞻园的特点是以山为主、水为辅,建筑较少。因此,扩建工程也将遵循这一建园思路,用假山、水池等自然景观串连起瞻园的各处景致。为了避免新旧景观的整体风格不统一,太博方面坚持不触动文物本体,延续瞻园整体风貌的扩建原则,并对新景区的树木、假山等“点缀景观”精心挑选。工程筹备组曾多次前往江浙一带考察,寻找银杏、罗汉松、芍药、池莲等和老瞻园品种、大小相近的古树花木,保证新老景观可以和谐交融。

  此次扩建工程的一大亮点是恢复“布政使衙署”的原有格局。瞻园最早为明代中山王徐达府邸的西花园,到了清代变成了江宁布政使衙署,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清代布政使衙署遗存。“260年间,先后有137任布政使在瞻园走马上任,这里的屋宇曾多达391间,是当时南京地区规模仅次于两江总督署的第二大建筑群。”李凤伦告诉记者,“现在太博的陈列馆是布政使衙署的主体建筑,但很多附属建筑都已消失,这次工程将恢复厢房、宾堂仪门等附属建筑及内部陈设,还原当年的衙署格局。”

  按图索“景”再现瞻园旧观

  9000多平方米的新景区如何同瞻园旧景融合在一起,是本次扩建工程的一大难题。李凤伦告诉记者,新建的园林景观和亭台楼榭并非凭空想象的,而是按图索“景”恢复原有景观,而清代界画高手袁江绘制的《瞻园图》就是现成的复建指南。界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技法,通过界尺引线,画家可以勾出均匀笔直的线条,按照古时“界画楼台”的说法,这种多用于绘制建筑物的技法为扩建留下了一卷不可多得的“工程图纸”。

  一卷《瞻园图》,将清代瞻园景观尽收眼底:高大的院墙内重楼亭台,回廊曲折,古木奇卉,叠石峰峦。背景中还能看到不远处的大报恩寺塔,甚至连一览楼两侧的对联“秋霁闲情伴竹叶,春寒有韵守梅花”也清晰可辨。据李凤伦介绍,“瞻园十八景”在清代曾誉满江南,但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园内如今仅剩下5处景致。“这次扩建工程将恢复到十二景,北面计划恢复抱石轩、竹深处二景,南面则重现钓台、梅花坞二景。《瞻园图》中出现的逐月楼、?山草堂、薇亭等已经消失的景观也将按原样复建。”李凤伦说。

 
【小知识】
瞻园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