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充满绿色奥运精神的追求(组图)
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看来,毁掉原有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来挖湖堆山、营造公园,从乡下挖大树运进城里,抽取地下水浇灌草坪和园林花木,从自然山林中攫取奇石堆砌假山,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在中国造园史上,宋徽宗如此,慈禧太后如此,但今天的中国不可重拾这种奢靡。
因此,在他主持的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场周边景观设计中,采用了生态、环保和绿色理念,遵从土地伦理,本着节约精神,保留原有建筑作为运动员休息和接待场所,选用耐旱、节水而且能产油的作物向日葵。景观要在不给北京带来生态负担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生态服务。
他说,这正是2008北京奥运会所倡导的绿色与人文精神的真谛。
■对不可再生的景观手下留情
俞孔坚设计的舞台,是北京朝阳公园的14.8公顷土地。一家煤气用具厂迁出后,留下了旧厂区、旧建筑。
2005年春节前夕,俞孔坚带设计师组初次踏上这片废弃的厂区,被独特的氛围感动了:白雪覆盖着的笔直大道,椿树和白杨投下的灰色影子,雪地上印满了小动物的足迹,夕阳映照长满地锦的红砖墙,斑驳的大字标语开启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记忆……
场地的最大特色是其作为一个典型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相伴生的建筑和道路布局,残留的物质遗迹和良好的植被。厂区完整地保留了工厂的规划布局和建筑模式。框架结构的厂房,路旁的杨树、泡桐树、臭椿等乡土树种高大挺拔,与红砖墙为主调的建筑、生锈的锅炉、铁门窗框、标识性的储气罐、龙门吊一起,构成了浓郁的时代特征,渲染出强烈的怀旧情绪。
尽管算不上文物,但这里的一切却是一份难得的遗产。它不可再生。它是当今社会和城市生活所缺乏的、正在消失的。
他主持的设计组明确提出,以野草和生产性植被为基底、保留和改造原厂房作为文化创意空间和艺术体验空间的方案。
■用生态的眼光善待一草一木
朝阳公园周边,是中央商务区。CBD的白领们,日复一日地在电梯、地铁中穿梭,单调的办公环境、重复性的专业工作,使得他们期待一种源于自然和生态的活力,来自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未来的憧憬。俞孔坚想用自己的设计,来满足城市现代人的这种期待和欲望。
红砖楼的质朴、锈铁的风雨印迹、椿树的乡土与自然、红色标语的往事记忆、诡异的工业构筑物的造型……这一切都与CBD的存在和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俞孔坚想,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用生态的眼光来善待场地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尊重原有的设计和精神,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功能。
在他们的设计中,保留了原有场地的整体肌理,包括路网、建筑和场院的布局,即便是部分拆除的建筑也保留其基址;保留原有植物,用耐寒而富于乡土特色的禾本科草类作为地被,补植大量乡土树种,形成可持续的乡土群落,形成统一而富有怀旧感的乡土基底。同时,大面积种植生产性作物向日葵。在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的当代城市中,这种生产性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旧的景观元素中体现时尚
俞孔坚在保留原有场地部分厂房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旧建筑,使新旧景观元素在对比与碰撞中产生独特时间性和历史感,创造出全新的体验和时尚的空间。
他们创造性地采取了“缝合”的途径。通过增加室内外的廊道、天桥,将机械排列的工业厂房连接成有机的整体;“缝合”结构采用轻钢、玻璃等现代材料,与原有建筑外观形成对比,使本来机械单一的建筑群从色彩到空间都充满变化和趣味。
在建筑内部的功能上,采用填充方式,将娱乐、艺术和购物三类功能块填入厂房的大尺度空间中。三条功能流线与建筑之间的空中廊道和地面原有方格路网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融入视觉艺术和多媒体艺术,形成一个丰富的体验网络,创造出了一个虚拟的过去和未来。
承载这一体验网络的是一条斜跨南北的空中廊道??“V通道”。它离地5米,架设在原有建筑和基地的肌理之上,与建筑内部廊道有机地结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高架廊的一端连接厂区标识性的三个储气罐,另一端则相连湖边的码头;廊道或穿过保留建筑的内部、或穿越由保留墙体框架而形成院子、或跨越由夹道乔木构成的树街和厂房建筑间的巷道。廊道本身虚实相间,成为一条景观体验廊道。
■重要的是体现绿色奥运精神
俞孔坚认为,奥运景观设计,一是要充分考虑如何满足和适应奥运赛事的瞬时需要,二是要真正体现生态与人文精神,用最少的投入和最节约的方式保留场地历史,同时有效地创造新的景观。
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场项目看中了这一设计所在地的北部。于是,他们根据赛事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俞孔坚说,可持续的景观可以适应大型赛事的需要,但不能牺牲日常景观的功能与精神。目前,北部场地完全用于沙滩排球场的建设,保留的厂房作为运动员休息区和供媒体使用。
尊重场地原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的过程和格局,演绎体现新时代景观的功能和结构,是俞孔坚的追求。他要用自己的设计,表达出中国对绿色奥运和节约型绿地的理解,表达出对待工业遗产的文化伦理和关于乡土植被的土地伦理,还要引领现代人生活、娱乐和艺术的体验。
奥运会后,沙滩排球场馆将被拆除,但俞孔坚等设计师完成的景观设计,将成为首都人继续拥抱自然的生态乐园。
编辑: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