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北京公园生态功能考
公园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它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这里可以有贵族,也可以有乞丐,没有约束,互相平等而不干扰。绿地、公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空间,是市民健康所必须的生态基础设施。生态,不光是狭义上的,还关系到人的安全和生存空间。如果没有公园、绿地这样的开放空间,就没有避难所,比如碰到地震等灾害,公园就成了人类生存下去的空间,唐山地震时北京市民的地震棚很多搭在公园里。
公园、绿地是城市的肺,污水在此清洁,动物在此栖息,它调节了雨洪,将雨水调节到地下,改善了小范围的气候,提供新鲜的空气,这些都是它提供的生态服务。它同时具有生产功能,而不仅仅是观赏功能,是现代都市农业,比如我们在沈阳建筑大学绿地里种上了水稻和蔬菜、果树等,生产的果实可以提供给动物,还能给生物提供栖息地、迁徒廊道、繁殖基地、采食基地。同时,公园、绿地还有休闲、娱乐、审美的功能。
公园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遗迹在公园里得到妥善保存。圆明园,颐和园,香山公园等,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私人建筑可能在百年内消失,而一个开放的空间可能会持续存在,公共建筑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但这些功能,在北京的公园绿地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北京的地下水每年都在下降,这与北京的硬化铺装地太多有关,连圆明园都给铺上了膜,公园设了排水系统,而公园本来担任着将雨水渗入地下的吸纳、涵养职能,而非吐出;比如将绿地设在高处,雨水无法流到绿地上,反而成为耗水大户,需要定时人工灌溉。在公园里拔除乡土植物,种些只开花不结果的植物供人观赏,而不能给动物提供食材,不能让生态链上的其他环节得到能量循环。牡丹花虽然好看,可老鼠都不会吃它。生物栖息地的功能因为建公园反而被破坏;绿地系统应该是“城市的客厅”,它是方便到达的,但是设在环线主路上,人过马路都困难,绿地成了点缀,可有可无;城市记忆遗存方面,以圆明国为例,它明明是供人凭吊的遗迹,却想要耗巨资恢复到未毁之前,将历史的记忆生生抹掉。
编辑: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