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水环境治理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园林之都 水韵潜江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市域面积2004平方公里,总人口101万人。城市规划区呈分散型、组团状,规划总面积311.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3万人。城区各组团间绿色长廊相连,潺潺流水相通,水林资源十分丰富,是一座“河渠、林网、城市”和谐交融的生态之城,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水乡园林”。
2000年以来,潜江市委、市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巩固扩大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创建成果、努力营造适于人居的良好环境为目标,进一步狠抓城区马昌湖、南门河、百里长渠等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先后建设了曹禺公园、南门河游园、长渠滨水游憩园、园林青广场等规模较大、景观优美、适于市民娱乐休闲的精品工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建设四大精品工程 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潜江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建优美人居环境的定位出发,采取“科学规划、系统整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策略,坚持“市场运作,突出特色,弘扬文化,营造靓点”的工作思路,先后完成了马昌湖水环境整治及曹禺公园建设,南门河周边环境整治及南门河游园建设,百里长渠、城南河等雨污分流及风景林带建设,以及城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四大工程。
围绕蓝天碧水,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东城区占地52亩,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建设并投入正常营运,日处理污水2.8万吨,COD(化学需氧量)和PH值(水质酸碱度)等主要指标均符合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标准,实现了达标排放。城南河、百里长渠河水正日益变清,下游群众的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西城区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经过紧张建设,2007年投入营运。全城区污水将得到根本治理。
占地180万平方米的马昌湖综合整治工程围绕水做文章,打曹禺文化品牌。雷雨广场、圆梦园、人艺剧场、日出亭等20多个景点合理布局,相映成趣。景名与曹禺生平和名著紧密相连,寓意双关,令人浮想联翩。清晨黄昏,市民在这里散步健身、唱歌赏戏,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悠闲。坐落其中的曹禺纪念馆为曹禺公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凸显了档次和品位,被赞誉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
南门河综合整治工程,依绿造景,依水置景,建成了开敞式的大型游园。园内的儿童乐园、广场鸽、大型喷泉、组合灯光音响等颇具现代化气息;亭台楼阁、林荫通道、小桥流水,又体现了古朴浓厚的园林特色。林地、水体、陆地形成了3:3:4的格局。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曲径通幽的妙趣,可以泛舟清波,观赏游鱼细石。南门河,已成为潜江人放松心情的精神乐土。
百里长渠、城南河整治工程,在保持自然水面和渠堤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对渠堤内外进行了筑石护坡、植草种树,堤顶顺势建成休闲道路,路边摆设休闲座椅,堤内用宽幅林带隔离,郁郁葱葱,环境优美。
此外,东荆河、东干渠、田关河等水体主要结合城区防护林建设加大外滩与堤内平台的宽幅林带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气势磅礴的绿色长龙。
潜江因水而兴也曾临水而叹
潜江城区内湖泊密布,河渠纵横。仅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就有马昌湖、南门河、城南河、县河、东荆河、百里长渠、东干渠等大小河渠10多条,属于典型的水网湖区。
潜江因水而得名,也因水而兴旺。可以说,“水”就是潜江的灵魂。翻开潜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潜江人民改天换地的治水历史。
古时的潜江曾是江汉一泽国,自然风光十分秀美。建国前,由于长期战乱,这里十年九淹,水患成灾,一片破败景象。建国后,潜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挖河排渍,筑堤防水,大兴水利,广植林网,使城区水网相连,排灌自如,一度荒芜的土地变成了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潜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区域迅猛扩张,造成市政基础设施滞后,河渠污染严重,城市防汛抗灾能力下降,产生了污染集中,环境变差等“城市病”。
马昌湖位于园林和泽口两个城区组团之间,是古云梦泽留下的痕迹,总面积180公顷。晚清进士邱瑜曾用“水国人家冰镜里,兰堂深向镜中开”的诗句来形容马昌湖的宁静之美。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先辈们就生活在这钟灵毓秀的马昌湖。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不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过度的围湖造田、种莲养鱼,导致水体成富营养状态。加之周边企业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致使湖水严重污染,周边杂草丛生。不仅与繁华整洁的城区环境极不协调,而且直接削弱了马昌湖固有的城市调蓄防洪功能。
位于潜江东城区闹市中心的南门河,总面积23公顷。其前身为潜江城关渔场。1986年,潜江市政府将城关渔场改建为园林公园。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公园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加之沿河垃圾乱倒,工业、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致使南门河雨污混流,污泥淤塞,周边居民苦不堪言,终日与败景臭气为伴。
城南河、百里长渠、东干渠等为人工挖掘河渠,原位于城郊四周,起着城市排渍和灌溉周围农田的作用。随着城市区域的拓展,这些河渠由城郊变成了城区,周边商铺林立,居民密集,沿河污水横流,垃圾遍野,导致河水水质较差,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启动水环境治理工程
重塑水乡园林新形象
如何充分发挥“水乡园林”特色的生态环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城市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潜江市委、市政府抓住潜江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的有利时机,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建设园林式、生态式城市的构想。以人为根本,以水为纽带,坚持高起点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城市品牌。自2000年起,潜江市先后投资3亿多元,完成了一大批水环境治理工程,使城市水环境改造治理登上了新的台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潜江市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以来,涉及到两届班子调整,二次洪涝灾害。但潜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来抓,几届班子一条心,上下左右一盘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为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突出重点,强化落实。潜江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赢得广大市民的拥护、理解和支持;坚持以“水”为魂,突出水乡园林特色,注重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和品位;坚持跟踪监管,实施强化责任、明确任务、检查考评、奖惩兑现等保障机制,确保水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全民动手,整体联动。潜江市的水环境治理从规划到实施,按照专家论证、领导决策、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专家评审、方案公示、市民投票、领导决策等办法,确保了各项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
追求人水和谐拓展潜江人居
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潜江市始终紧扣“人居环境”这个主题,注重突出“水乡园林”特色,继2005年被授予“湖北省园林城市”称号后,又高起点、高标准地美化和绿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拓展了城市生存和发展空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潜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
因为水美,金澳科技、永安药业、七喜电脑等一大批企业落户潜江,为潜江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因为水美,潜江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得水而灵,水得城而秀。今日潜江,水乡园林特色更加凸现。建城区面积已达38.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3万人,绿化覆盖率40.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6平方米。城区内碧水环绕,绿树成荫,水体沿岸柳绿花红,绿色走廊相互交识,城镇组团、田野、村庄时掩时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水乳交融。
临水而居,是从古至今人类的最佳选择。潜江大城市建设已拉开序幕,南门河、曹禺公园等亲水公园,百里长渠、东荆河风景林带必将为房地产、商贸物流开发注入强大活力,为市民造就更加和谐、宜居的优美环境。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