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02年江门荣膺“国家园林城市”
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我市确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一项重要部署,2002年3月12日,由国家建设部命名的第6批国家园林城市公布,江门市区以97.30分的优异成绩,高居榜首。
城市绿化显“山”露“水”
从1998年正式确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以来,我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我市优越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侨乡风貌的优势,突出自然,显“山”露“水”,把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定位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全过程中。
首先是做好“山”的文章。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我市把保护自然山体,增加山体绿量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花大力气全面整治郊野山头滥挖滥采山石的行为,修复、绿化断崖残壁。几年来,城市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市区内的主要山体植被保护良好,绿量逐年增加,林相不断优化;其次是做好“水”的文章。在“潭江治污模式”的辐射带动下,我市加快了整治市区河流的步伐,并加快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三是做好“侨”的文章。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中,我市以侨乡文化为魂,把城市外在的秀美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景观的的保护和恢复,如专门拆除了白沙祠周围近1万平方米的临时建筑和有碍景观的建筑物,并按历史原貌恢复为绿地,对启明里、南芬里历史街区和长达1公里的长堤风貌街,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整等。
绿化水平全面提高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我市没有在大自然馈赠的优越条件上固步自封,而是以先进城市为榜样,抓住重点,敢于突破,使绿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门市通过对新城区的开发和旧城区的改造,加快了公共绿地的建设步伐。1995年-1997年间,完成了对三角塘公园的改造,将公园内受污染严重的水塘改为地下停车场,地面辟为绿地。1997年,进行东湖广场首期建设,并对室内各公园的园容园貌进行了整治,还园于民。1998年,公共绿地建设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快,两年内先后建成几个广场和公园,其中包括集文化、休闲、健康、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东湖广场。
除了公共绿地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外,道路、居住区和单位绿化都取得较大的成绩。2001年,江门市区道路绿化普及率已经达到99%。在道路绿化中,我市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既注重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又注重美化功能。居住区绿化使城市绿化的重点,我市坚持“开发一片、绿化一片”的方针,对新建小区按不低于35%的绿化率来进行规划。
高分通过审批
2001年1月5日,江门市人民政府向广东省建设厅正式申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02年3月12日,在“绿化家园,爱我侨都”为主题的建设白水带风景区捐资万人登山活动中,时任市长的雷于蓝高兴地宣布:江门市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评议,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在同批次申报的27个城市中,经国家建设部专家组的考核评议,被命名第六批国家园林城市的共有10市1区,其中江门市排在第一位。
建设部评价说,江门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城市绿化建设、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建设放在首位,突出自然,显“山”露“水”,把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定位贯穿于创建的全过程,大做山水文章,大力实施了“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建成了16个公园,3个广场,15处游园绿地及所有的道路绿化,实现“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景观效果,此外,居住区绿化景观更显特色,生态效果较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建设、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始终保持了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城市绿化融山水田园于一体,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相互渗透,侨乡风貌日益突出,形成了山水园林城市的特色。在市区179.77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47%,绿地率38.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23平方米,各项指标大大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本报记者宁园)
“六绿”行动美了江门
??访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张杜明
现任市房产管理局局长的张杜明,1998年-2003年担任市园林局局长,在此期间,我市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并最终以高分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张杜明见证了江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全过程,“六绿”使江门变成了一个宜居宜业、山青水秀的城市。
“六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1999年4月,江门市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时任市委书记的钟阳胜正式提出用三年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张杜明局长告诉记者,当时江门的园林绿化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离“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还比较远,于是,江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造绿”行动。最让江门老百姓难忘的,便是当时实施的“六绿”行动。
据张杜明局长介绍,所谓“六绿”是指“政府重绿、全民造绿、政策扶绿、实干兴绿、科技美绿、经营活绿”。从1999年开始,江门市政府加大了对园林绿化的投入,每年专门安排一大笔园林绿化建设专项资金。市政府对园林绿化不仅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还提高了市园林处地位,将园林处提升为园林局。通过拆临建绿、置地换绿等方式,建造了一大批高标准的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创建的3年,市区拆除违建、临建36万平方米,用于增加绿地,市政府共拿出总地价20多亿元的“黄金热门地”置换新增100多万平方米的绿地。
江门美了城市品位高了
在轰轰烈烈“造绿”活动中,短短几年时间,江门旧貌换新颜,完全变样了。城市绿地面积大量增加,绿地布局更趋合理,绿化水平明显提高。至2001年,江门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377公顷,比1998年增加了49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9.4%,同比增加6.4%;城市绿地总面积1276公顷,同比增加458公顷;绿地率达36.5%,同比增加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7平方米,同比增加1.37平方米。张杜明说,当时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两三年不见的朋友,再次来到江门时,那种惊讶的神情真是无法形容。随处可见的绿色,江门俨然成了一个绿意盎然、如诗如画的城市。2002年,江门市以高分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成为当时全国同批申请的27个城市中分数最高的城市。
江门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江门绿化变好了,城市变美了,整个城市的品位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给江门带来一系列的实惠,张杜明说,首先,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改善了,老百姓充分享受这个劳动成果,休闲、游览的地方多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其次,伴随着园林绿化建设,城市建设的硬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而改善了江门的投资环境,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编辑: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