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场馆斩获“绿色金牌”
■开篇
北京,奥运的辉煌留给明天
前夜,北京,依依惜别了16天的奥运盛典;惜别了来自五大洲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健儿们。
“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给了北京一个至高无上的礼赞,他对来自全世界给予北京如潮的赞誉作了一个最浓缩的概括。
北京,中国,当之无愧!因为,北京把一届成功辉煌、几近完美的奥运会留给了现代奥运会历史。16天的奥运会,在北京,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享受着先进的交通系统、完备的公共设施、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体育场馆,感受着一百多万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领略着北京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风貌和市民的文明温暖友爱。
北京,中国,应该荣耀!因为,正如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所言,中国人民用满腔热情兑现了申奥时的庄严承诺??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留下了巨大而丰富的文化和体育遗产。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我们回望2001年7月13日。
那一天,中国13亿人民对世界作出庄严承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盛会。”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我们回望2008年8月24日。
这一天,北京,历经七年艰苦和不懈的努力,向全世界交上了一份“真正无与伦比”的答卷。
站在时间的坐标上,我们体味今天和前瞻明天。
这份巨大而丰厚的奥运遗产,它触目可见、触手可及,已经实实在在地惠及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人民,也必将深深地惠及我们的后代子孙。
作为媒体,我们真实记录和见证了北京的奥运轨迹。今天,我们也将和奥运之城的读者们一道,共同欣喜地品评奥运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的视角从“绿色奥运遗产”、“科技奥运遗产”、“人文奥运遗产”和“奥运城市遗产”展开,再一次展开北京的奥运记忆。
本报将连续8天刊登??《奥运留给我们》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银灰色的“鸟巢”、蓝色的“水立方”、金色的五棵松篮球馆……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色彩各异。绿色奥运理念的践行,让它们拥有了共同的色彩??“绿色”。在各国和地区运动员在场馆内奋力拼搏赢取金牌的同时,奥运场馆也收获了它们的“绿色金牌”。
北京奥运会使用的37个比赛场馆、56个训练场馆、奥运村等5个相关设施,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等各个环节,都贯穿了“绿色奥运”理念。据统计,落实在奥运工程中的环保措施达191项,涵盖了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多方面,其中绿色建材利用项目高达46项,实现了北京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
■节能
奥运场馆工程综合使用了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并采用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及节能控制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能源。
顶部拥有流畅扇形线条、外部利用大块玻璃打造的国家体育馆使用了太阳能电,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占地8.1万平方米的国家体育馆顶部安装了1100块太阳能光伏组件,利用它们吸收太阳能,可转化出电能。”
“鸟巢”使用的地砖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高效渗水砖,雨水可以直接渗进泥土滋养树苗和草坪。同时,“鸟巢”顶部的ETFE防雨膜,可以和雨水收集设施配合使用,收集雨水冲洗马桶,绿化中水雨洪利用率超60%。
此外,奥运网球场采用了赛场自然通风设计,有效地降低赛场地面温度达5摄氏度左右。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里无论是采光还是通风,都可以通过顶部的天窗完成。单单是开灯、开空调这两项,夏季每天便能节省4万元的能源费用。
“水立方”的外覆薄膜可根据天气的冷热变化扩张和收缩,有自我清洁、节能、隔热保温等功能,一般情况下,自然降水足够让它把自己洗个干净;整个游泳中心的绝大部分区域,白天是不需要开灯的,3000多个半透明的气枕,让进入室内的光线充足又柔和;仅在控温方面,膜结构就能帮助 “水立方”节省30%的电力。
■环保
多数奥运场馆的设计、建造和选材等诸多环节都体现了绿色环保这一主题。比如,国家会议中心采用了先进的厨余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系统技术,通过采用散料、负压、抽吸等先进技术和工作方式,满足了整个会议中心及配套设施厨房、餐厅和宴会厅厨余垃圾的集中收集功能,使奥运会期间环境卫生,空气新鲜无异味,厨余垃圾能够快速处理。
另外,北京及6个奥运城市的奥运场馆均采用环保冰柜,采用不含HFC(氢氟碳化物)的绝缘体,利用二氧化碳的自然制冷剂代替了传统HFC的自然制冷剂。
■节约
最能体现节约的例子要算五棵松篮球馆了。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新闻发言人于军说:“在节俭办奥运原则的指导下,五棵松篮球馆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1.9万平方米减少到6.3万平方米,用钢量由原来的近5万吨减少到约3.5万吨,节省了5亿多元人民币。”
另外,场馆范围内全部使用节水洁具、延时开关、无滴漏龙头以达到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洗手池、便池均使用感应式冲洗阀,可节水约10%。
■可持续
对中国来说,“绿色奥运”不仅仅体现在环境保护上,还包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表示,北京已从规划布局、功能设计和投资运营体制等方面入手,考虑北京奥运会后场馆利用的问题。比如,将一些场馆放在大学校园里,赛后供学校师生和附近居民利用;场馆功能设计上,兼顾了大众健身、展览、演出等多种经营的需要,便于以后 “转型”。竞报记者崔鲸涛/文竞界图片库李昊史春阳/摄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