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士细释淮安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
淮安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效果图
近日,“淮安建设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的新闻,出人意料地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分界线标志到底是个什么建设项目?淮安为何要建分界线标志?它真的如某些网友所批评的是在制造“南北对立”吗?记者连日来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在回答疑问的同时,力图还原事实真相。
“分界线标志” 实际是个主题公园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淮安工程施工现场,只见五六名工人正在一座老桥两侧铺设水管。一名工人告诉记者,南北分界线标志雕塑就建在这座老桥中间。目前,老桥加固工程已经结束,现在正准备桥面铺设。
准确地说,淮安正在建设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实际上是个主题公园。它位于淮安市淮海北路东侧的古淮河(俗称“古黄河”)两岸,根据规划,整个标志园由主题纪念性广场、城市旅游接待地、大众休闲区、文化教育基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主题雕塑是标志园内的一项重点工程,与在当地历史遗存老桥墩基础上规划建设的“红桥”相融合一并建设。
这座老桥原名为王营南大桥,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主题雕塑的外表是球形,位于红桥中间位置,也是河道中心线位置。以球形为母体,分为南北两半球,北侧为渐变冷色调,南侧为渐变暖色调,寓意地球上的南北气候特点。行人可从球中穿过,感受跨越南北气候带的感观变化。
“南北分界标志工程得到了全市各界的支持。”淮安市规划局用地规划处处长朱春阳表示,工程方案公示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献计献策,最终的方案是在充分吸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的。工程还将在古黄河两岸种植南北方不同品种的乔、灌木植物,并修建不同风格的建筑,希望能给参观者留下身临南北分界点的直观感觉。
“建分界线标志 不具有排他性”
“网上有的批评失之狭隘和偏激”。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荀德麟如是说。作为淮安建设南北分界标志的主要倡议者和建议者,面对连日来从报纸到网络各方面的争论和质疑,荀德麟很平静。他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淮安建设南北分界标志的来龙去脉。
“秦岭?淮河一线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请注意,这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这条线在中国境内很长。只要在这条线上,谁都有权利搞南北分界标志。比如北回归线标志,台湾有一处,广东有两处,云南也有一处。由此及彼,其他地方也都可以搞,这不具有排他性。”
荀德麟说:“淮安作为秦岭?淮河一线上的城市,作为南北地理和自然分界线上的城市,南北兼具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千里长淮穿淮安城而过,秦岭?淮河一线,川陕边境的秦岭两侧均为山区县城,淮河沿岸平原像淮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样与淮河有着深厚渊源的城市,几乎没有。此外,淮安在建筑、饮食、气候、语言、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历史上就有'居天下之中'之说,明清时代南船北马在此交汇,淮安因此具备建此标志的各方面条件。”
“淮安建这个东西,不是领导头脑发热的政府行为,只是顺应民间、文史专家的意愿和建议而已。我是最早的建议者之一,这其中还包括市里的范元中、范成泰等一批文史和规划专家。我们是在2004年左右提出建设南北分界标志这一建议的,2005年政府采纳了,2006年左右开始论证和规划。这期间市里召开了多次专题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请来南京、上海等地的科研院所就具体的规划、设计进行竞标。”
“为什么要建这个东西呢?”荀德麟用12个字作了概括,“科普基地,文化景观,城市名片”。“这个东西建好了,几代人都可以在这里接受地理、乡土和生物学的教育,成为一个南北交融的科普基地。淮安历史上是有名的'运河之都'和'辕楫交替'之地,南北分界线标志集纳这些历史遗存,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建好了,首先得益的是广大老百姓和青少年,花一点钱是值得的。”
“淮安的做法合情 合理,是吃螃蟹”
“我觉得,淮安建设我国南北分界线标志,只是说明自己南北交汇的地方特色而已,没必要小题大做。”原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虞孝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介绍,秦岭?淮河一线,是地理上我国的南北分界。从气候上来说,它是从温带到暖温带的分界。此线以南,雨水多,一年两熟,种水稻为主;以北,雨水少,两年三熟,种小麦为主。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曾有个农业发展的458分界:秦岭?淮河以南,亩产800斤;以北到长春,亩产500斤;长春以北亩产400斤。但随着南水北调,北方水稻也多了。北方人也吃大米了,而南方也会种小麦,南北的差异在缩小。不过,秦岭?淮河一线仍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虞孝感认为,地处分界线上的淮安,设立分界标志合情合理,没什么问题。淮安率先设立分界线标志,就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比较勇敢。其他地方如果愿意设立,同样也可以搞。至于有批评担心制造“南北对立”,虞孝感说,这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标记与标注而已,不可能搞个标注就让“南北对立”了!
编辑: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