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钰红:防灾意识仍需强化(图)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08年9月13日,第三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在南京顺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建设部城建司、南京市政府、江苏省建设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上海园林学会、台湾造园学会、南京市园林局、上海市园林局、许昌市园林局、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单位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著名风景园林师等。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和南京林业大学主办,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和中国风景园林网(www.chla.com.cn)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就城市绿地的减灾避难功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宋钰红的发言: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各位老师各位同行进行学习,冠冕堂皇的话我就不说了,下面就从五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方面,关于灾难意识和防灾细节。因为2004年在日本的时候,待的时间比较短,待了四个月,中间发生两次地震,一个是4.5级,一次是6级,我当时吓坏了,尤其是6级的那次。那两次地震对我的震动比较大,但是日本国民却觉得没有什么,什么东西都没有损坏,我觉得很奇怪。后来我观察了一下每个小区里面都有个平面图,明确地标识了哪一块是可以避灾的绿地。另外每月每个小区都要组织一次演习,他们的灾难意识确实比较强。日本这方面的情况,因为前面各位老师都已经介绍过了我就不再说了。
前年我在瑞士,瑞士的风景很美但没有什么其他的资源。虽然比较富裕,但他们所有的建筑都不做高层,建筑下面至少有一层到三层甚至四层。而且他们的建筑,五十年一百年的建筑,都是还在使用中,并且使用情况良好。有规定十年要做什么样的维修,二十年做什么样的维修,非常详细。每个月还有房屋公司的人到你家里查水、电是不是安全,如果你在家里你变更了你的开关,就是咱们照明的开关,或者你接了一个什么转换器之类的,也是不允许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我就觉得他们从政策层面到实际的操作层面都做的非常细致,特别在防灾的细节上面,防患于未然。
第二个方面,关于规划中的防灾。最近几年做了一些绿地系统的规划,不过应该说做的也比较粗浅,还是按我们国家的现行规范来做的。四年前做过一个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因为大理原来是九度抗震的地区,我们做的时候,也是参照日本等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做了一个防灾的规划专章,但是比较粗浅。今天来也是对我是一种很好地学习,以后做类似的规划可以做得更细致一点,更有一些人文关怀在里面。
最近一两年做旅游规划比较多,刚才在听大家谈到城市绿地规划防灾意识的时候就想,对于旅游规划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任何的规划可能都有类似的问题。例如在一个旅游区或景区里面如果突然发生火灾或者震灾、洪灾、山体滑坡等等,我们是不是有预警机制和防灾措施呢?现行的规范是没有的。我自己虽然想到了,但是没有一个参照系,只是在规划的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说安全保障的问题,还有旅游信息系统规划,提出来一些概念。当然从旅游主管部门的层面他们也是赞同的,但是这个东西具体怎么样做,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大家能有这个机会共同来讨论一下,怎么把这件事情做的更好,甚至说,能达到一个可操作的一个层面,我觉得这个确实是我们风景园林师的责任。
第三个方面,我理浩解王院长召集这个沙龙的一个目的,我们也需要社会层面的关注,引起大家的注意。可以吸引更多的政府的关注,还有民间的投资,甚至包括技术方面的支持,比方说我们需要进行抗震方面的实验和数据的采集。还有我们这个园林行业,毕竟在中国有一点处于弱势的行业,似乎总是在建筑规划之后的行业,要加强和其他行业的协作,不要孤立起来,不管我们行业内部还是和其他行业之间,有一个包容的心态,更开放一些。
第四个方面就是我今天最大的感触,王向荣老师所说"风景园林师应该关心人类生存的问题"的意思,他也是我的老师,我把这句话理解为:作为一个景观师来说(或者园林设计师或者从事园林教育的教师)应该有一种人文关怀在里面。我非常感动各位老师在汶川地震前后所做的一切。充分体现了一个园林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最后一点我想说一下实践,各位老师都做过很多规划。我自己从事这个教育的时间不是太长,仅八年的时间,当老师前我做了八年的规划设计,算起来从业已十六年。我觉得从风景园林师的角度,应该不仅仅是做一些规划,要有一个机制,或者有一种愿望做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目,要想办法让这些好的规划能够实施。这个实施可能是通过你,或者你的学生或者你信任的甲方来实施。比如说我们跟许昌市园林局的王曼丽局长建立了很有信任的关系,好的规划设计理念能够贯彻到所有的项目里面,这个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因为大家都有很尴尬的时候就是说自己的规划设计方案最后完成了以后也许只保留了其中的50%,甚至可能30%,好的时候可能达到70、80%。
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有实践的方面,这个不是会画几张图就可以的,要有实践的场所,要有实践的理念贯穿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学习。前年我访问的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的水工系有很大的实验室,比如说设计一个河床,设计出来后做一个真实尺寸的模型,然后让一定压力的水冲刷下来,观察河床的变化。通过几个方案的比较以后,可以得出结论哪种河床适合什么样的压力情况和水流情况。
另外李树华老师演示的日本用于抗震实验的实验室也令我很震撼。各位都是园林教育方面专家,很多也同时是学校的各级领导。我呼吁一下建立一个类似这样的实验室?或者也可以和相关的如建筑、水利等专业院校联合,共同努力获得并分享实验数据和结果?或者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实验中心?这有助于行业理论支持的科学化、数据化。
实验室也不应仅仅是计算机房,眼光可以长远一些,多元化一些,像雕塑室、壁画室、简单的园林建筑构造实验室等都应该建设。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想法,跟各位同行各位领导交流一下,谢谢大家。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