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将投巨资打造“国家生态市”
2008年―2015年,昆明将投资547.73亿元创建“国家生态市”。昨天,市环保局副局长高志刚在《昆明生态市建设规划》新闻通报会上透露,全市创建总面积为21011平方公里,根据“国家生态市”有关考核体系,8年时间,昆明将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项目为重点建设67个工程项目。
全面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
“国家生态市”是城市生态示范建设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昆明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实施了大量环境质量改善工程,改善城乡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状况,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根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又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三创”活动。随后,又将“三创”扩展为“四创两争”,充分利用气候、生态、民族、文化等独特优势,按照加快新区建设、提升主城功能的要求,全面打响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于今年9月通过实施《昆明生态市建设规划》,并在《规划》中提出了建设高质量的生态安全体系、持续承载的环境支撑体系、高效的经济增长体系、节约的资源能源保障体系、高素质的生态文明体系等五大体系。
5项基本条件昆明目前均不达标
昆明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底气如何?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生态市”27项创建考核指标中,有5项基本条件昆明目前均不达标,分别是:制定生态市规划与有效贯彻执行法规;环保机构建设与考核;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80%的县(市、区)创建成生态县;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其中,前三项相对容易达标,后两项相对难达标。
而22个分项建设指标中,昆明目前已达标7项,分别是: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森林覆盖率;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工业用水重复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城市化水平。在未达标的有15项中,相对容易达标的有8项,分别是: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空气环境质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噪声环境质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相对难达标的有7项,分别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水环境质量、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GDP能耗、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从考核指标来看,80%的县(市、区)创建成生态县、单位GDP能耗、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5个指标是创建生态市的重点。而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等4项指标则是创建生态市的难点。
今后两年的建设重点在环境改善
据悉,《规划》范围为昆明市行政管辖区域,分3期展开:一期是2008年至2010年,为启动和重点突破阶段;二期是2011年至2013年,为全面推进阶段;三期是2014年至2015年,为巩固和优化提升阶段。8年中,昆明将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项目为重点建设67个工程项目,总投资547.73亿元,其中涉及未达标指标的工程投资为536.38亿元,占总投资的97.9%。规划一期投资为328.52亿元;规划二、三期投资为219.21亿元。今后两年的建设重点将放在环境改善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
推进生态建设市场化、产业化
“生态市”建设资金从何而来?据介绍,在资金筹集方式上,昆明将“眼睛向上”,争取国家部委和省里的支持;“眼睛向外”,大力招商引资;“眼睛向下”,积极组织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推进生态建设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生态市创建是一项自下而上,逐级、逐个完成的工作,需要80%的乡镇创建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有80%的县区成为“国家生态县区”,昆明才能创建为国家生态市。
据悉,10月底,市、县、乡三级生态创建工作将全面启动。
名词解释:
生态市
生态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建设起来的城市。
生态市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充分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具有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