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风景名胜区灾损类型与灾后重建基本思路(组图)
第三部分 风景区受灾情况总体分析与评价
一、风景区受灾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受灾比较严重的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的风景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人民币。社会损失及其他间接损失尚未包括在内。
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损失之间的比例估计在1:4-1:5之间。
二、风景区受损的空间特征
风景区受损程度与地震灾害的严重程度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地震烈度越高、地震灾害分区等级越高的地区,风景区受损越严重。按照国家地震局的地震灾害分区,重点研究范围内的风景区位于极灾区10处,占25%;位于严重灾区8处,占20%;位于重灾区19处,占47.5%;位于受灾区3处,占7.5%。
二、风景区受损的空间特征
从空间分布上看,破坏严重的风景区主要集中于龙门山山系中,特别是位于主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带上的风景区,如龙门山、蓥华山、九顶山、千佛山风景区及卧龙大熊猫栖息地等损毁非常严重;位于主断裂带东南侧的青城山-都江堰、窦团山-佛爷洞、罗浮山-白水湖、李白故里、乾元山等风景区,处于江油-灌县大断裂附近,与主震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带的垂直距离仅10~40Km,为地震影响严重的地区,这些风景区受损较严重。而分布于阿坝州高原之上的风景区如九寨沟、黄龙等,与主震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带的垂直距离约15~100公里,属于地震的影响区域,受灾相对较小。
从风景区内部看,灾损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灾损最严重的地段集中于峡谷景区和高陡边坡、深切河谷、软弱岩组、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条件区,例如青城山后山飞泉沟、五龙沟受损严重,而前山受损较小。因此这也为灾后风景名胜区的分阶段尽快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风景区灾损原因初步分析
1、地质运动的影响
本次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断裂构造密集、地震活动频繁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断裂带处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交界地带,这一带水系发达、山岳耸立、风光秀美,是风景名胜资源非常集中的地区。因此地震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对风景名胜资源、建筑物等产生极大的直接破坏。
此外,本次地震释放能量的速度比较缓慢,由此引发余震不断,这样加剧了地震对地形地貌、地表建(构)筑物的破坏作用。
2、次生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堤坝渗漏、堰塞湖以及坠石等。这些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损毁风景名胜资源,威胁居民与财产安全,损毁农田、厂房、居民建筑,毁坏交通道路和基础工程设施,淤积水库等等。
3、人工建设的影响
人工建设加大了地震带来的破坏作用。风景区中的交通道路两侧更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现象。有的路旁挡土墙结构不合理、建设标准不够,有的建(构)筑物选址不当,有的建筑没有采取加固、支撑措施,这些都加剧了地震的破坏作用。
4、设防标准不足的影响
主要是针对风景区内农村的房屋建筑而言,它们绝大多数是村民自建,部分建筑的建设难以达到相应的设防标准,致使房屋建筑倒塌损毁很多,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四、总体评价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分析,规划认为:汶川大地震对灾区内风景区造成的破坏是全面的、巨大的主要是风景区的风景资源、游览条件、各类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居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破坏,经济上损失巨大,对风景区的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不利影响很大。但是整个灾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最典型的自然景观基本保存完好,风景区在各受灾省域旅游产业中的核心资源支撑作用没有改变。四川省作为我国风景名胜资源大省的地位没有动摇,甘肃省和陕西省的主体风景资源未受严重破坏。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