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院校新动向:涉足建筑
今秋,全国各美术院校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同时在招生规模、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理念上也做出了一些调整。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师,力图为读者呈现美术学院的发展走向。
招生规模:不再扩大
中央美术学院的招生规模近6年不断递增,但从去年开始停止了扩大。今年,本科生数目依然保持在800人,研究生在去年180人的基础上增加了10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表示,学院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加强研究型教育。美术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这难免使教育质量下降,内涵不足。谭平说:“学院接下来要在招生规模上适当放慢脚步,重点提高教育质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招生也保持了去年的数字:240人。在学院总招生人数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绘画系增加了5人,由25人变为30人。虽然清华美院近几年的招生规模一直较为稳定,但绘画系主任包林表示,目前的招生数量有待增加,在教师资源及硬件设施能同步跟上的前提下,学院合适的招生数字应在350人到400人之间。原因是“由于招生规模小,导致许多优秀的学生被拒之门外,而且学生基数小也降低了出现尖子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今年的招生仍然保持在80人。副院长徐唯辛表示,学院的目标是学生少一点,教学精一点。目前的招生规模与学校硬件比较相符,教师的工作量也很适当。
专业课程:趋于多元
在专业结构上,中央美术学院今年新增设了一个专业:实验艺术系,此专业隶属于造型学院,与油画、版画等造型艺术并列,是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谭平表示实验艺术的设立是把当代艺术放在学院教育中的一次尝试。此专业计划每年从造型学院基础部招收15名学生。
中央美术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设计、建筑学科方面。1995年,学院创建设计系,成立了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摄影、数码、时装设计及首饰设计等6个方向;建筑学有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三个方向。这些成了学院发展最快、最完整的学科,在学生人数上也占了整个学院的半壁江山。
新学期开始,清华美院也实施了新的教学大纲。较为突出的变化是,绘画系把国画、油画、版画、壁画四个原本分开的科目融合到了一起,大一、大二的学生不再细分专业。此外,还增加了多媒体艺术、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必修课以及多门选修课。包林表示:“学院培养的是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的独立艺术家,而不是画匠。”这种专业设置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种专业设置也与新生结构有关,本学期的新生大多属于80后甚至90后,这些学生目光敏锐,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多元化的元素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近两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6年绘画系融合了书法和国画专业,成立了中国书画专业,目的是避免教育分工过细。2007年,学院把国画和油画进行了分离。原因是,报考油画系和国画系的学生数目过于悬殊。以今年为例,报考油画系的学生占到了90%,而国画系仅占10%,针对此情况绘画系从考试之初就把两个画种分开。徐唯辛分析说,油画比较时尚、表现力强,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
教学模式:综合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央美术学院近年来在设计、建筑学院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在进行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项目教学方式的尝试。项目教学就是把几个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联系在一起,共上一堂课,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本专业之外可以获得其他几个专业的知识。这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对其他专业的开放姿态。
在第29届奥运会中,中央美术学院承担了奥运奖牌、体育图标、残奥标志等几个项目的设计,项目教学的培养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奖牌的设计就是通过抽调平面设计、产品设计、设计理论等多个专业的工作室一起完成。谭平表示,他目前正在总结和思考这种教育模式对艺术教育的作用。“应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协调艺术教育与设计项目的关系,使之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常态。”
清华美院的教学模式则是在课堂教学之余加强社会实践。以绘画系为例,此前低年级学生以基础课为主,只到大四才开始创作,而如今大一学生在上基础课的同时就开始创作训练,随着年级的增高,创作的机会则越来越多。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在教学理念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除了教授绘画技艺外,把思想修养也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学院除了自身的教育资源外,还借助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史哲和中西美等学科的教学力量,对课程进行整合。徐唯辛表示,如今艺术创作单靠绘画技艺取得成功比较困难,而更为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要能始终走在社会前沿。当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