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三江湿地生态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组图)

2008-10-07 18:27:37         来源:中国园林网     浏览次数:

  1概况

  浙江临海属丘陵山区,为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构成模式。三江湿地公园位于临海灵江上游两岸,以六公里的江岸线两岸50~100米为中心保护地带,因重点特色保护区在永安溪、始丰溪及灵江三江汇聚处,故名之为三江。三江湿地公园北至104国道,南至河南公路,东到台州烧碱厂、蔬菜基地一带,西到龙安山小学、渡头叶一带,包括了白马山、凤凰山,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长约6000米,包括6公里长250米宽的灵江江面,总面积为7.76平方公里。

  湿地自然地形为低洼沼泽地,随着潮水的自然涨落而形成的次生林湿地景观。近千年来已经被强度开发利用,已经没有完全的自然湿地景观,而是以杉林为主体,农田与狭窄的塘基或者面积较大一些的渚相间的环境。基上有池杉、湿地松、樟、栗等树木,草本以白茅及田间杂草为主。除了上述植物外,还有小片的水杉、柏及较大面积的蔬菜等栽培作物,其余为废弃的农田。

  本区海域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涨潮历时5个小时左右,落潮约7个小时,一个太阴日两潮(24~25个小时),周期复始。月中有两次大潮汛、两次小潮汛。大潮汛出现在农历二十八到初四,十四到十九日;小潮汛出现在农历的初八到十一,二十三到二十六日。一天中也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平潮时间。

  2湿地公园背景分析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恬静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灵江两岸建设加速,成片土地被开发,许多河沟被填埋利用,其中包括很多有保护价值的湿地。此外,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大量排入湿地,使得灵江流域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水域和湿地的减少,给城市气候、水文、生物以及城市生态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已威胁到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存环境,因此,在已开垦的湿地范围内开展退田还“湿”,建立湿地恢复生态工程,以改善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双赢”。

  3规划目标

  三江湿地公园作为一个地域单元,总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

  4总体规划

  根据三江湿地的资源特征与临海古城的渊源关系,同时考虑临海市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三江湿地现状生态结构构成等,规划三江湿地公园分为六大功能分区即“一江两岸五节点”,包括沿江湿地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湿地生产区、三江民俗村、湿地游览活动区、湿地中心管理区、湿地展示区。

  4.1沿江湿地保护区(重点保护区)

  云雾轻飘下的灵江,或者霞光映照下的灵江,富诗情画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自古以来,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赞叹。灵江中多洲滩岛屿、古树摇曳,这一点,可与杭州西湖或太湖的一角相媲美。把灵江与牛头山等水库水环境比较,灵江水环境则完全是自然风光。“灵江夕照”没有人工建筑的搀杂,只有点点轻帆穿插在云霞之中。本区江面开阔,气候温和,江中岛屿密布,自然风光优美,区域范围包括6公里长沿江两岸50~100米宽杉林及250米宽的灵江江面,面积约2.97平方公里。本区规划的重点以灵江两岸防护林带为中心,以水上杉林为依托,适当布置度假游乐设施,开展以水文化和湿地生态文化为主的休闲和科普活动。由水上杉林、沿江滩涂、湿地科普观测点等构成。

  4.2湿地生产区

  本区块位于三江湿地西北角,始丰溪、永安溪交汇处,面积为0.7平方公里,主要是利用溪滩洼地及茭白地、滩岸等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既可以生产、销售,又可作为花卉、盆景供游人欣赏。

  本区规划要点主要体现湿地生态田园风光,生产绿色农副产品,并供观赏者观赏和劳作,可将其作为临海市及附近地区青少年生产劳动教育的基地。本区田园整齐开敞,稻麦瓜果飘香,鱼虾河菱满塘,民俗风情淳朴。本区有下述重要节点。

  花卉展览区大尺度的水、花、田、草,抽象的形式、有力度的线条和自然的材料,构建气势宏大的大地艺术;跳跃的色彩、活跃的景观点、大面积的草坪地形、清清的河道、长长的线形水渠。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肥沃的优势,引进投资商建设花卉生产基地,既可以生产、销售,又可作为花卉、盆景供游人欣赏。

  农业景观区追求尺度的美感,纵横交错的田间阡陌小道,配以水景、草坡、如垛田黄花,并与高起的草坡上放置色彩艳丽的风车,以整个农作物为背景,形成独特的田园景观。

  蝴蝶谷利用溪坎高差形成的沟谷,沿坎边的小溪种植水生植物,吸引蝴蝶、鸟、蜜蜂等到来。雾蒙蒙草丛中惊起阵阵飞禽,鸭鹅摇摇晃晃闯入镜头,湿地生态景观情味十足。

  4.3三江民俗村

  本区位于始丰溪与灵江交汇处东北面,在保留三江村的基础上开发农家乐。主要包括水果采摘基地、蔬菜认养园、三江民俗村落、白马山景区、水田作物区、水上垂钓园等面积为1.1平方公里。

  三江湿地以江水潮汐著名,孕育带有水乡特色的各种民俗生活习惯,灵江两岸特有农事和工艺活动及民间文艺别具特色,伴随水面而生的渔家文化中多种渔猎活动,带有强烈的地方烙印,水上交通的发达,造就了船种类的多样化。三江湿地村以展现灵江两岸的民俗风情为主题,以船为景点构思的线索,从体现地方地貌特征的自然生态水乡游览,到水乡出门必备的交通工具船,到靠水吃水及自给自足经济社会生活的体现水乡风情,充分展示灵江两岸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满足外地游客探奇猎性和本地居民休闲的愿望,再现灵江两岸原生活情景,保留其原生文化,让外地旅游者去认识、理解、让当地游客重温过去的年代。使景区的系统结构、景观品质、生态平衡和景域可持续等互动衍生发展,形成具有临海地方特色的景观链系统,真正体现自然、社会的共生和相互发展,自身亦成为一片集观赏性、科普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系统景观区。

  村中设古村民俗馆,布置中式村落,树图腾柱等标志性建筑,保留原有错落的古居,并增加各式各样古民居和竹楼、茅屋、凉亭、茶馆、戏台等,游客可一边品茶,一边观看演出。如安排民族服装展示,临海地方戏演出、民间器乐演奏、黄沙狮子等,也可邀请游客对歌,还可穿古装进行有关出生、满月、成人、婚庆等“人生”系列民俗表演。

  建立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园,向游人展示各类名优农作物,名新特优水果,珍奇花卉和珍奇林木,向游人展示现代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让游人观赏,了解自然界植物的珍奇妙,让游人自己动手采摘品偿瓜果,充分享受现代农业成果。

  4.4湿地游览活动区

  利用现状的溪滩、山地、茶园建设湿地游览活动区,主要分为野营区、乡土乐园、风筝放飞、军体乐园等。

  野营区作为目前自驾车及背包一族的休息地,营建一处充满现代气息,适合年轻人的求新口味的需要,塑造起伏的地形,开展多种多样的运动,如自行车挑战赛、沙滩排球、羽毛球等,并利用现有溪流布置沙滩烧烤区。

  乡土乐园围绕水牛塘营造当地特色的农事活动,并在乡土乐园中栽植了大量的桃树、梨树、枇杷树,每到春季这里就变成了鲜花的海洋;夏季,游客可自行摘取树上的桃、梨、枇杷品尝,其乐融融。

  军体乐园包括砖墙迷宫、怪屋、霸王秤、滑索、睡网、独木桥、走钢索、千里传音、水车、彩弹射击场、勇敢者之路等项目,建设临海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和拓展培训中心(简称军体乐园)。

  4.5湿地中心管理区

  在河南公路两桥村入口建设湿地公园的中心管理区,在原有机耕路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大补充,沿着道路两侧种植两排规则的银杏。在河南公路这边沿水边布置灵江水街古建筑及生态林荫停车场。水街安排有管理服务中心用房、美食楼、公厕等。

  湿地中心建筑群则在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基础上以古建连廊的形式,参照当地明清古建筑为模本建设湿地科普、教育、研究用房。将原本就有的鱼塘适当的扩大,并将彼此相邻的鱼塘沟通起来。

  4.6湿地展示区

  利用现状低洼地及潮汐的影响,对该区域进行适当的地形改造,形成从水面到滩地再过渡到旱地的一个生态演变序列,植物配置则充分结合地形条件,从水生植物、亲水性植物到耐湿植物和旱生植物,构成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园中仅设简易便径供游人观光,以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吸引候鸟至此栖息停留。

  水生态园水生植物宜选用睡莲科的芡实、睡莲、莼菜,菱科的乌菱、四角菱、金鱼藻科的金鱼藻,雨久花科的凤眼莲,莎草科的水葱,香蒲科的大叶香蒲、小香蒲。

  湿地生态园滩涂植物中草本宜选用千曲菜科的水枝锦,泽泻科的慈姑,蓼科的红蓼,石蒜科的菖蒲莲,禾本科的花叶芦竹、薏苡,鸢尾科的黄菖蒲、花菖蒲、蝴蝶花;乔木类宜选用杉科的池杉、水杉,怪柳科的怪柳,胡桃科的枫杨,松科的金钱松,豆科的合欢,芸香科的黄檗,木兰科的水青树。

  旱生生态园植物宜选用十字花科的诸葛菜,山茱萸科的红瑞木,百合科的秋水仙、玉簪、百合,鸢尾科的射干、番红花,豆科的金雀以及杜鹃类。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