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城市大会《深圳宣言》提出 建设适宜人类生活的生态城市

2008-10-28 23:34:5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浏览次数:

    进入21世纪后,人类居住的城市和理想家园应该是什么样?如何最大程度体现出城市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应该怎样为此而努力?日前在我市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上,一份凝聚着中外4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呼声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以下简称《深圳宣言》)正式产生。它总结了历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21世纪城市发展的目标、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评价和管理思想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蓝图。

  生态城市应做到生态健康
 
  《深圳宣言》提出,在世纪之初,人类所生活的城市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生态城市旨在采用整体论的系统方法,促进综合性的行政管理,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要建设适宜于人类生活的生态城市,首先必须运用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理解城市的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生态工程技术来设计城市、乡镇和村庄,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由此,迫切需要开展翔实的城市生态规划和管理,促使有关受益者集团参加规划和管理过程。
 
  建设生态城市包含5个层面
 
  《深圳宣言》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应包括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的整合、生态意识的培养5个层面。
 
  据介绍,生态安全主要是指一种保障体系,包括向所有居民提供洁净的空气、安全可靠的水、食物、住房和就业机会,以及市政服务设施和减灾防灾措施。生态卫生则需要通过高效率低成本的生态工程手段,对粪便、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和再生利用。
 
  生态产业代谢主要是指资源上的再生和利用,包括促进产业的生态转型,强化资源的再利用、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可更新能源的开发及生态高效的运输,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公园和广场是城市常见的景观。所谓生态景观整合,是指通过对这些开放空间、人工环境和街道桥梁等连接点和水路、城市轮廓线等自然要素的整合,在节约能源、资源,减少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的前提下,为所有居民提供便利的城市交通。同时,努力防止水环境恶化,减少热岛效应和对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
 
  《深圳宣言》还指出,培养生态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即需要帮助人们认识其在与自然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的环境责任,使人们尊重地方历史文化,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以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运行。
 
  城市应以安全步行和非机动交通为主
 
  为了维护理想家园,人类还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去。《深圳宣言》为人们的行动提出了具体做法。
 
  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
 
  针对目前城市土地“摊大饼”式蔓延的趋势,《深圳宣言》指出,这种趋势必须扭转,要通过区域城乡生态规划等各种有效措施使耕地流失最小化。
 
  因汽车增多而带来的城市拥挤、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深圳宣言》对此提出,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应将城市建成以安全步行和非机动交通为主的,具有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公共交通体系的生态城市。并中止对汽车的补贴,增加对汽车燃料使用和私人汽车的税收,将其收入用于生态城市建设项目和公共交通。
 
  《深圳宣言》指出,需要采取的行动还包括开展生态恢复;大力倡导节能和使用可更新能源;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和再培训计划;在各级政府中设置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倡导和推进国际间、城市间和社区间的合作,促进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开展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和示范活动。
 
  谈及《深圳宣言》的意义,参与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的生态学家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认为,《深圳宣言》的诞生不但是本届城市生态大会最重要的内容,它在人类的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指导人类在新世纪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对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