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土研究所古川惠太:城市湿地的恢复

2008-10-30 02:21:38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古川惠太

日本国土交通部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主任Keita Furukawa(古川惠太)博士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2008年10月28日至30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座谈会和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高层论坛在北京世纪国建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主办,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承办,第七届(济南)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组委会协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国家园林城市的市长、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的负责同志,各地城建、园林部门负责同志,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人员和国内、外专家。

  29日上午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高层论坛围绕湿地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日本国土交通部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主任Keita Furukawa(古川惠太)博士的报告:

  大家早上好,我能在这儿发表讲话感到非常的光荣。刚才mitsch先生为我们讲述了淡水状态下湿地公园的建设,我想就沿海地区湿地建设说一下。我来自日本交通部的研究所,专门从事如何保护保全沿海湿地的一个研究题目。

  关于沿海湿地,首先我想介绍一下什么是沿海湿地,就如何人工建设沿海湿地以及它的技术特点要领向大家进行介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在最后还想向大家讲述一些实例。沿海湿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个红树林湿地,这是一个沼泽状的湿地,这是珊瑚礁,这个是生长有海藻的暗礁,海藻有生长在海底泥地里的还有生长在礁石上的两种。还有季节泛滥的沼泽地,还有就是在河流入海地区会存在泄湖,我们会建设这样一种人工湿地。

  沿海的湿地刚才mitsch先生也说了,必须考虑它的水陆两方面怎么样沟通的条件。海边的湿地是这样,大海的波涛会冲击湿地,把泥沙卷走,河流又会带来新的泥沙,这两者作用之下形成的就是河流入海口处的湿地。水会比空气带来更多的物质,所以在不同的深度,深的地方、浅的地方会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生物,这个我想也是湿地的一大特点。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所以它是生产效率非常高的一种土地形式,比如人们可以通过渔猎的方式获得一些海产品。在红树林地形下,也是生产效率非常高的一种土地形式。即使是在干的沙滩上也会存在一些蛤蜊、海贝这些,这些都会给人们带来好处,这是无疑的。

  沿海地区的土地被开发以后,那种天然的湿地就慢慢的减少了。这几张照片是摄于日本东京湾,这里面没有刚才我所介绍的那些天然的湿地,也没有这些天然湿地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但是在海面以下还是存在这种有生命迹象湿地的。所以如果我想可以在这样的地方去实现渔猎等,给人们带来一些乐趣。怎么样高效率、明智的去开发沿海的土地?这一点就变得非常重要。人工建设湿地的过程中具体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此之前首先要建立起一个机制,这个是重建东京湾湿地的一个思路,首先我们的海岸上究竟是怎么样一个状况,然后就是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应该想在此之前的方式是不是妥当,是不是应该采用更明智的方式,最后就是怎么样把这个新的思路转移到实际行动当中去。

  这是位于日本国土正中间的东京湾,总面积是1千平方公里,大家看一下沿海的海岸线并不是很平直的,好像有很多突出的地方,这都是人工填海造成的。说到水质,水质里面虽然没有重金属这些有害物质,但是已经发生了所谓富营养化这样的问题,比如赤潮,赤潮就是富营养化造成的。结果赤潮造成了水中氧气不足,生物由于氧气不足无法生存,经过几年之后,由于氧气不足,生物、鱼类、贝类就会发生死亡。因此有的人就说东京湾已经是一个死海湾了。我们来看一下200年之前东京湾的图片,在古代没有人工填海的时候,东京湾的沿岸都是圆的,当时人们可以通过渔猎的方式从海湾中获得很多,比如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寿司等等都是来源于海。现在这些海产品在东京湾还有生存,我们的目标就是怎么样能够恢复东京湾的这种生态环境,使得这些生物还能恢复到200年前的样子。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当时开了一个会,主张重建东京湾的生态环境,机构分为主张委员会和支持这一主张的干事会,我们当时设定了一个总目标,就是我们要恢复东京湾美丽的海,并且实现我们的总目标。

  怎么样去实现这个大的目标呢?我们就设立了三个小组或者说三个小的工作组,第一个就是排水设施,第二个就是针对海中生态环境的重建,第三个工作小组就是对应有的效果进行检测。第二个工作小组所设定的工作计划是这样的,在东京湾整体之中,有一部分被确定为重点再生重建地区。这个原因接下来我会讲到,我们重建的这个区域中大概有7个点被设为监测点,在这7个点上我们会认真的去监测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我们设立了这样一个机制。也就是说设定一个总的大目标,分为三个工作小组去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然后通过7个观测点,认真的确认行动所取得的效果,然后对这个监测结果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和确认,把这些再反馈到工作中去。每三年我们会进行一次中期评论,就是用于检验我们最初设定的目标是不是正确。这里面我们最早设定的大目标是不能改变的,可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这个管理过程,如果我们改变了最初的目标,就不能认为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是在坚定目标的前提下去踏踏实实的展开工作。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湿地重建技术方面的问题。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首先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设定一个大的目标,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技术,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为了推进这项工作所设立的机制,这个机制也很重要。在人工再建湿地的过程中,其中有几点我强调一下。因为沿海的湿地是生产效率非常高的,所以它是具有多种功能,也拥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一个自我系统。也就是说我们人什么都不用去做,它自己也会有自动修复的能力,这叫生态系统服务,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去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正如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在沿海地区它是受外力冲击非常大的一个地域,是非常积极的或者说频繁的在发生变动的一个地域。比如说这是东京湾的一个断面图,越到海岸口宽度就越宽,在河流入海口处有鱼生存,这就形成了一个沿海湿地的一个基础。如果从河流里带来了过盛的营养,营养成份过多,尤其是氮过多就会造成赤潮,在赤潮中死亡的生物就会沉积在海底,它们的尸体腐烂之后又会消耗海水之中的氧气,最后由于海水当中没有氧气,海藻和鱼类都无法生存。我们必须对这样一个状况进行准确的把握,然后再去考虑我们该怎么做。

  考虑到东京湾整体的状况,所以说我们进行人工湿地,不能光是在东京湾范围内,还必须考虑在东京湾之外,就是流往东京湾的水,还有空气,也就是说水和空气我们必须从各个角度同时考虑,必须在技术上首先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由于受外力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地势地形本身的稳定是很重要的。这是一个人工填海造的湿地,这不是一个天然的滩涂,这是人工造的滩涂。所以我鼠标所指的部分是我们首先在水面以下造一个人工的堤坝,然后进行填埋之后在最上面再覆盖上沙粒,这样就是一个人造的海滩。大家看一下表面由于海浪的作用造成了凹凸不平,每年台风会带来海浪,它对海岸地形的变化也是有影响的。所以在受台风影响的部位,海藻是无法生存的。这是1990年所建的堤坝,到了1995年还没有任何的海藻生长。在台风的影响下,地形的变化太大了,所以说必须首先使地形稳定下来,然后海藻才得以生存。尤其是对于在沙滩上生长的海藻来说,地基的稳定是特别重要的。

  现在大家看这张图,这是刚才滩涂的侧面图,等于从高到低是有连续性的。因此有在比较深的地方生存,还有浅水区生存的,还有中间地区生存的生物,种类非常多。如果在城市沿海地区建立这种湿地的话那就会发生一个问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在城市土地是很珍贵的,所以我们必须缩短幅宽。我们该怎么样去做呢?这里面就有一些条件,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研究重点。我们只能造一个人工湿地做实验,这是东京湾以西大概两百公里左右的地方,是大阪湾,当时有一个项目就是人工填海造一个岛。这个地方是比较高的,这里好像有一个直线是被刀切了一样,等于是从直线以下的部分我们是建设了一个斜的堤坝,把从别的地方运来的沙子如图所示慢慢的覆盖在堤坝之间,再用管道把一些比较干净的沙子从高到低平铺在堤坝之间。这是我们刚刚人工建成的滩涂,看上去跟实际的滩涂相比,我们人工造的滩涂实在是不太好看。这是航拍的图片,鼠标指的这个现在是存水的地区,这边是泥沼地区,泥沼地区属于开放式的滩涂,而水下的属于封闭式滩涂。

  在这种地方是否能够增加物种种类呢?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调查,比如说首先调查地形,为了稳定地形我们在上面摆了一些石头,或者用长条的毛竹,这种做法也是为了稳定地形。在覆盖了沙子的滩涂上我们又加入了泥沙,来尝试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比光放沙子要稳定。还有就是我们人工种植一些芦苇和海草。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进行尝试的结果发现海底生物并没有增加,我们看了进行实验的各项数据以后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填沙子的部分,发现一些很小的生物数量大幅度增加了,也就是说在被水覆盖的部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在浅的地方也用水去覆盖,如果这样做的话,应该就能够使海底生物增加,在做堤坝的时候必须考虑这些微小生物的生存。还有就是人工造堤坝的时候还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堤坝和堤坝中间有一些东西是没有必要存在的,这个是用一种特殊的热感摄影机拍摄的照片,这是一年之后的堤坝,大家看一下绿色的部分就是有海藻生长的地区。我们发现有海藻生长的地区不是我们最初人工造的滩涂地区,由于有了海藻的生存,于是就有了以海藻为食品的各种生物的生存,也就是说我们所设的堤坝本来是一个分界线,但是事实上生命都集中在了这个分界线上。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就是通过人工的建设滩涂是能够使海底生物增加的。

  刚才我们还说到为了节约土地要缩短人造滩涂的幅宽,接下来我们又考虑在人工填海中间挖下去,挖一些坑,在这里面来人造滩涂。在人工填海造田中间我们挖成一个池塘,在地下用管道的方式把海水引进,使它跟海水达到实际的沟通,下雨的时候雨水会把岸边的泥沙冲击,岸边越来越成为沙质的堆积,在泥堆积的地方就有了很多沙蚕、螃蟹这样的生物生存,在沙质的地方就会生存有以沙为生存环境的各种生物,所以这就是一个通过形成不同的地形,使得不同的生物存活的一个实例。

  接下来我们要用更宽的思路去考虑人工再造滩涂。在东京湾的上部到下部应该有500公里,宽幅是200公里,在它的两侧遗留有很多的泄湖还有滩涂,在这里有一种叫蛤蜊的贝类,这个蛤蜊在产卵之后大概有两个星期之后卵就会随海水洄游,我们发现在上面的地方所出生的蛤蜊出现在下面的点,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对这样一个移动的线路予以把握,如果我们不了解蛤蜊实际游动的线路就没有办法进行下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在东京湾岸边有一些刚刚出生不久的小蛤蜊,在一周之后,就是中间的这幅图,我们发现这些蛤蜊游到了海湾的中间。随着蛤蜊更加长大,它们不在海湾的中间了,会集中到岸边的某一个滩涂上。这样一个游动的线路,以及对它们活动的观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之间的联系性。在海湾中部,我们划了有红色线的地方,这些是又回到了自己出生地方的蛤蜊。我们分析一下这两个滩涂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是双向互动的,有那边的蛤蜊游过来,也有这边的蛤蜊游过去,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滩涂蛤蜊发生了一些毁灭性的事件的话,那边滩涂的蛤蜊会予以补充,返过来也是这样。另一方面看一下西海岸蛤蜊的游动状况,它们是单方向的,也就是说在上面浅蓝色的部分,如果这个部分的蛤蜊出现了什么问题的话,由于它们是单向的,所以就没有办法再游动到下面去,那下面也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建立起双向游动的路线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在人工再建滩涂中设定的几个重点地域,我们在设立计划的时候,首先要用长远的眼光考虑,刚才所说的重点地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蛤蜊游动的路线联系,如果没有那么紧密的话,我们就应该予以注意。我们只要把人工滩涂选择正确的地方去建设,肯定会给沿岸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好的影响。

  刚才Mitsch先生说了一些关于湿地的实验,这个是东京湾沿岸有4米和8米不同的地区设定的台阶式的湿地,在红色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这周围是有很多人居住的城市地区,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能够再建一些城市湿地的,会对周围的人也有好处。如果我们选择适当的地区再建这样的城市湿地的话,生物物种也会增加。这是刚刚建好的一个湿地,与其说是湿地不如说就是一汪水,看起来好像很单调,但是因为它地处城市,所以孩子们可以真正近距离的跟它接触,他们也非常高兴。为了使它生存有更多的物种,我们会填上土和沙,周围社区的人们也会慢慢的关心它。我们就会发现水和沙里面生物的数量在大幅度的增加,鱼类也在增加。我们数鱼的数量的时候,是把水都抽干,把鱼一条一条的放在水里数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在用尺子量鱼的长度。由于有了鱼和贝类的存活,孩子们非常的高兴,还有虾。不光是在现场进行体验,让孩子们去进行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流进海这样一个循环的情况,还有一种鱼,孩子们也能够这样近距离的去了解这种鱼的生长环境,他们也能够实际的去感受这个水质是好还是坏,最后我们会给在整个过程中非常认真的孩子颁发一些奖状。

  所以说,这种城市内的人造湿地也是属于沿海的湿地,但是我想在城市中去建设是非常可行的。这种城市形湿地具有非常多的重要的功能,为了人工再建这种位于城市的湿地,我们可以建设阶段性、台阶式的湿地,也可以建设这种城市内的湿地。并不是说只要建设一种,而最重要的是两种都要同时去做。为此政府的研究人员还有一般的市民都应该在其中发挥各自应该发挥的作用,这一点我想也是很重要的。

  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