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节约型园林建设现存问题探讨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2008年10月28日至30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座谈会和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高层论坛在北京世纪国建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主办,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承办,第七届(济南)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组委会协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园林城镇的近百名市长,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分管厅长,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园林局局长,各地城建、园林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人员和国内、国外专家等近600人。
29日下午论坛围绕节约型园林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浩的报告。
各位同仁,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节约型园林建设当中现在存在的问题。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跟大家谈谈,我们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园林建设的要求,有哪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目前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实施层面有哪些。
我们先谈第一点,节约是不是等于偷工减料,节衣缩食,节约是不是等于低水平、低档次?节约是不是等于放弃设计想法,而完全是做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节约是不是只有投资上节约、资源上节约,其他方面还有没有节约的因素?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社会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是盲目追求高档次的浮夸风,第二个不遵循自然现状及生态规律的盲目设计和建设。第三人文景观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的文化浪费,第三点尤其请大家关注,认为建立节约型园林仅仅是自然资源和投资方面的节约,这是不对的,应该包含我们丰厚的文化资源。第四职能部门对项目功能定位不明确而导致不合理的规划建设。第五由于施工和管护技术水平低下而产生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上的浪费。
盲目追求高档次的浮夸风,有些地方的政府决策者认为高价设计、高价建设的情况比较严重,到处体现崇洋,大手笔,大气派,堆砌各种景观小品,建设广场,花巨资引来大建筑。这是一个小型城市,这个城市的人口和发展规模也只是七八万人,但是这个广场建设可以容纳十万人,所以他希望和天安门广场相配比,这样一种大面积铺装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是浪费的。这是一个中等城市的火车站,这个火车站一天经过的火车也就三部,这是一个很小的火车站,不是因为特殊原因这个城市不建火车站,但是它现在不但建了一个庞大的火车站,而且在火车站前面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广场,人们要进入火车站,首先要进入这个非常大的广场,这就是非常浮夸,讲究气派的东西。没有山就做假山,在平原山堆了一座里面是空的,上面覆盖了很多植物的假山,植物也长不好,好像回到我们秦汉时代的园林,这不仅仅是倒退,也是跟节约背道而驰的。把原有的城市地基拆除搞所谓的标志性的东西,所以节约型园林建设首先要摆脱浮夸风。
第二个就是盲目的建设,不尊重气候带的分布,引进大量的非乡土树种,第二个是在缺水的城市大搞人工水景,而这人工水景并不是中水,而是自来水。第三在建筑高度密集的地区建设大草坪,而不考虑应该采用能最大发挥生态功能的绿地形式。从南方大量引来一些大树,到冬天要包起来,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不尊重,也是一种浪费,到冬天这个样子,毫无美感。在秀丽的江南地区,把南方特有的棕榈植物引过来,生长不好,不仅景观功能发挥不了,而且遮荫效果也发挥不了,叶子长得稀稀拉拉的。还有原有的地形铲平了,认为建成自己所希望的那种梦想中的园林,他梦想中的园林就是像中国山水画一样的高原、平原再到水面,这是他心目当中一种理想化的园林,而碰到已经有一些变化的地形他就是铲平了再来。为了营造水景,开发了7口井的开发区,每一口井造价7万,这种水井对地下水的破坏也是很厉害的,要大搞人工所谓的景观,所以景观堆砌化也是与节约型背道而驰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人文景观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文化浪费。大家知道,除了自然资源以外,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每一个城市有每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而这些文化积淀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做大做强的文章,也是每一个城市的特色品牌所在。问题就是很多地方抛弃了传统文化,完全做成现代化的东西,传统文化丧失,这是一种浪费。还有一种就是把很丰富的传统文化大材小用,这也是一种浪费,浪费就是不节约。当然我们讲每一块园林绿地都是有文化的,而且也是分层次分级的,有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在公园绿地里面,尤其是在公共性比较强的公园绿地里面应该是讲究一些文化的。但是不需要到处讲文化,比如说一块生产绿地也要去讲文化,说得天花乱坠的,处处讲文化等于没有文化。这是江南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近几百个享誉中外的名人,这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如果加以利用,对这个城市特色的塑造,品牌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画了一点钱说是节约,搞了一个四五百平方米的名人园,把五六百个名人在在这四五平方米里面全部解决了,经费投资节约了,文化资源大材小用,等于做成了一顿夹生饭,所以这种浪费我们经常觉得是最可惜的,也是最可恨的,要么就不要去做,要做的话就要充分做好,不要浪费。而且它的表现手法很单一,就是在石头上刻一些字,画几个图,五百多个名人,好好分分类,应该去表现,甚至给他一个几百亩的名人园都不算过,但是他们几十个平方就解决了,这种资源的浪费确确实实是存在着。两千年的历史,如今只剩下大块大块的残石伫立,放眼望去,都是用大块石头堆砌起来的。像这种在我们中国我们会怎么做呢?有可能的话,各种灯光设施,古树名木,再铺上大理石,还要建设标志性的建筑,实际上圆明园的修建到什么程度还在议论当中,我们有的时候会把一些真古董变成假古董,这种浪费也是很要命的。
多年来对遗址和文物往往是三种做法,一个是简单的拆除,某些地方某一段时间非常有代表价值的一些遗址全部拆掉了。第二个拆掉真的造古的,还有就是到处恢复,像西安花1400亿改造大明宫遗址,我们这次去了,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也没有必要这样去做。第三就是打着复兴文化的幌子搞复古,遍地造庙,大兴土木搞复古建设。这也是树立地方品牌,经常听到的是全国第一,天下第一,或者是全国最大的金佛,都要拿第一。我们南京林业大学的大门刚造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大门搞得太大了,太张牙舞爪了,不符合你的身份。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特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身份,你这个城市是中小型城市,就应该往宜居、适度宜人方向做,你如果是特大城市,就应该有特大城市的手笔,而不要到处夸自己是第一。我去过好多的地方,他们都说我们这个是第一,怎么怎么有名,我说我孤陋寡闻,听都没听说过,只是到了你这里来之后才知道。
第四个问题就是职能部门对项目的功能定位不清楚,造成一些浪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座长江上的公路、铁路桥建成以后,桥两头要做公园,邀请了国际八家设计单位去招投标,最后在评标的时候,专家一致认为不仅仅是公路,铁路噪声很大,震动声也很大,而且长江这一带运沙,经常对江南江北造成污染,这个地方只能是做防护林,不能做公园,做公园的话就是功能的错位,由于功能错位会造成很大的失误,对人的生活各方面都不利,最后说就做防护林。看上去建设单位省钱了,本来做公园的钱省下来做防护林带了,但是规划设计人员功夫白花了,我们做经济补偿了,经济补偿只是一种手段,而真正的设计人员的功夫白花了,这个对人才方面脑力的浪费情况经常会出现。前一阵子我到一个直辖市评一个方案也是,他当时提出来要做一个森林公园,在一个新的开发区当中有一个小山,要做一个森林公园,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地方不应该做森林公园,这个地方应该做成跟城市新兴开发区性质密切相关的一种园林。那些单位很辛苦,调查了国内外一些森林公园,最后整个项目不按功能定位,就造成了一些浪费。
在项目没定位清楚之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还有项目定位清楚了,究竟以什么样的成果要求规划设计单位做呢?有一个规划招标书要求的图纸都好像是越多越好,在开始的时候需要那么多图纸吗?事实上大部分的时候,真的评标一般来说,大部分中小型项目是一天,有的时候半天,有的时候评标的专家尽管都很资深,他不可能把这么厚的本子全部很仔细的看完,所以真正需要的,也就是每一个单位提供平面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文字上的说明,包括最主要景点的一些设计,哪怕是没画出来,写出来也行。现在是展板一堆,有些展板都没地方放,一本本厚的文件,造成了这样一种浪费也是很可观的。
后期养护上,很多的厂房保留,这样很时髦,以前很高大的厂房改成咖啡屋,厂房的尺度跟咖啡屋的尺度我们就不谈了,你里面再怎么装修,咖啡屋也不需要那么高那么大。气候适宜的地区还比较好,如果在江南或者江南以北,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你这个时候一年运营下来的能耗得需要多少?这个是打着艺术化的幌子,说跟国外学习,前面说既是保护了工业遗址,又保护了厂的遗址,到最后实际上是形成了一种浪费。
这个是无锡新城区跟老城区之间的一个项目,当时要做出一个生态绿地,实际上就是城市规划里面的绿化隔离带,这个是很清楚的生态绿地,以防护隔离为主,兼有一些市民的活动,但是有一个设计单位在里面的水系也很有趣,在这样一个生态隔离带里面有一些水系,基本上原生态的水系觉得很有趣,一个设计单位说不行,他想到那些理想化的画面,就把水系进行了改造,上面搞了一些标志性的建设,因为这个城市定位是湖中城,城中湖,是对这个城市整体结构脉络来说是一个湖中城,城中湖,但是这个设计单位说,湖中城,城中湖要通过这块绿地来实现,好在没有建,现在大家已经认识到这种浪费是不可以的,这个城市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最后评下来这个方案肯定不能用,画出来的图肯定比其他的好看,但是第一个就把它否了。??
再有就是由于施工和保护技术水平低下而产生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反季节种植实际上是跟我们领导的思想意识有关的,工程基本上立项的时候就搞倒计时,这个倒计时无论是什么规划都是这一年你必须拿下来,他不管植物移植各方面的情况,雨季旱季会怎么样,反正有条件就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样的话夏天六七月份,江南地区高速公路上种树,种树之后大量的灌水,这种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是一种领导的意识。南京最近有一条干道交通了,要求10月1日前通车,这才几天,我们看到前面已经横着一个桩子在修了,不考虑建设周期的科学性,而盲目产生倒计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再有就是大水喷水浇灌这些做法,造成了水、土、植物以及人力、财力的严重浪费。我们很多地方中水利用雨水设计还没有到位,基本上是用一些自来水营造水景,一些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本身地下水资源就不丰富,老是跟江南来比,他就希望自己那边变成江南,如果到处变成江南的话又有什么区别?今天上午我跟一个同事聊天的时候,他就很羡慕,说北京的银杏秋天很漂亮,而在他那个地方基本上银杏都不好看,黄的时间也很短,他就很羡慕,我们现在北方的人就把江南的或者南方的东西拼命的往北方引,造成两地区域雷同,这种浪费也是很惊人的。这是一个沿海海滨城市,水资源很缺乏,它到冬天的时候限量供水,还营造了大量的水景。这是一个北方城市,这些水景不仅仅是景观效果欠缺,而且都溢出来了,对游人会产生一种安全的危害。这个现在还没有用,刚建好,可能看不出来这是什么东西,这是一个个水槽,上面种上树,他感觉到很艺术,做成这种程度都是很引以为豪的,一般到哪个地方他们都是引以为豪的东西。
所以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突破点,我们认为一种是生态型节约,首先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保持现有的成果是最大的节约。第二艺术性节约,不能单纯追求园林设计的奢华和表现某种理念,但是节约型园林并不等于低水平、低档次、粗制滥造的设计和建造,不等于不精致,简单和简约是两码事,我们希望做成简约的,而不是简单粗制滥造的。第三是文化型节约,保护文化资源。从政府层面上,一个是要强调节约的作风,要在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上树立起基础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追求豪华奢侈的思想。第二建立健全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机制和管理条例。第三充分论证研究确定项目任务书,对不同阶段规划设计要有不同的要求,避免规划设计错位和成本浪费。从规划层面上,城乡规划本质上是最合理的,最基础性的生态环保工作,要合理布局各类开发项目,减少环境污染。从设计层面上,园林设计应从规划设计的源头上就树立节约型园林的艺术和思想,学习、贯彻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出主题突出、自然庄重、建设成本养护费用低、生态效益高的方案,要求的节约观,而不是过于想象,把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就强加到建设上。第二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学习和研究发达国家有关节约型园林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中国特色、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进行创新。第三吸收建筑、环保、生态等领域中最新的科研成果,来总结园林建设中的问题,这个问题事实上在我们接触园林建设的时候,研究的时候跟其他各种相关领域的研究要密切配合,要吸收他们的成果,有些时候我们认为做得还很好,觉得很节约的,他们一看觉得这是早应该解决的问题。从施工层面上,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循环利用为宗旨,减少废弃物,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有利于环保的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把市场机制引入到绿化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建立责任制,促进竞争,降低成本。所谓降低成本并不是意味着不要成本,我们现在很多地方流行的最低价中标,实际上不是一种节约,真正意义上是一种浪费。最低价中标往往会产生很多报价是不合理的,最终有可能通过修改图纸,后期修改,造价又上来了,承担建设方,也就是丙方(施工方)应该合理的提出定价,当然在防止腐败方面会有一个作用,现在很多地方做两联付款,这种浪费也是一种情况。从使用层面上,这个是单位需要管理的,很多城市存在这样的情况,市民爱绿护绿的责任心不强,要通过宣传,广泛的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新理念,有些城市做得好,这边还没发现,市民就发现了,他就会告诉你哪里出现什么情况了,经常都是市民的提醒。
就简单讲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