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展盐碱地生物治理技术模式研究
目前天津50%的土地、滨海新区80%的土地均为盐渍化土地,植物成活成为城市绿化面临一大难题。记者从刚刚结束的“滨海地区生态绿化研讨会”上获悉,天津市园林科研专家正在开展盐碱地生物治理技术模式研究。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培育出适合不同盐碱度土壤的植物,提高天津绿化植物成活率10%至20%。
为美化市容,本市每年要从外地及其他国家引进大量苗木。但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优质苗木,即使耐盐碱性再强也难免会“水土不服”,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开展盐碱地生物治理技术模式研究,就是将这些引进的苗木先进行本地“驯化”,提高苗木的耐盐碱性,使苗木适应不同盐碱度的土壤。园林专家将根据这些苗木的特点,构建10种适合本市、特别是滨海新区发展需要的绿化模式。今后,本市盐碱地在进行绿化之前,只需测定土壤本身的盐碱度,然后再“对号入座”选择相对应的植物即可,既提高了绿化成活率,又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该项研究已从国内、国外两种渠道引进待选耐盐碱植物380种,栽培待选苗木一万余株。该项目预计2011年完成,届时将在本市进行规模化推广。
据了解,本市每年需要约两千万棵苗木,耗资约2亿元。除新建工程所需苗木外,替换不成活苗木也占了很大比例。通过外来品种本地驯化扩繁和盐碱地绿化模式的摸索,可选育出一大批抗盐碱性更强的盐生植物,提高苗木成活率10%-20%,仅此一项就可节约苗木约200万棵。同时,从植物本身入手解决盐碱绿化问题,是成本最低、最为有效的办法。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