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纪实(下)
生态南昌铺就和谐发展之路??南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纪实(下)
陈雷 记者 刘兴
【核心提示】:有人说,在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是一对“孪生兄弟”。可在南昌,推进工业化,避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态度十分明确,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南昌经济社会正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近年来,南昌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资源成为城市的最大资源,环境品牌成为城市的第一品牌
作为中部欠发达城市,面对国内外资本流动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大潮,南昌市在项目引进方面设置了“三条红线”: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项目不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引进、严重影响安全与群众健康的项目不引进。此举不仅没有影响外来项目落户南昌的积极性,相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国内外客商的第一品牌。2000年-2007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99亿美元,年均增长67.7%,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8家落户南昌。在全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排名中,南昌市由“九五”期末的第23位上升到“十五”期末的第4位。
另外,我市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把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环境整治、节能降耗等有关生态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和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十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生态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余项,总投资260余亿元。
近几年来,我市还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先后出台了多部地方性法规,强化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审批各类建设项目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手段,以狠抓节能减排为重点,建立了传统产业改造机制,对冶金、制药、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建立节能责任制。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涵盖的39个行业中有23个行业的能耗呈下降趋势,单位GDP综合能耗为1.00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5%,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我市始终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强用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高。尤其是南昌在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过程中,引进项目数量频频刷新,项目质量节节攀高,单位能源消耗却大幅下降,这得益于南昌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发展思路。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晓辉表示,如今我市在引进项目方面已经从过去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经济建设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遵循“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宗旨。面对浩浩荡荡、扑面而来的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大潮,南昌并没有洞开城门,而是选择性地吸收低耗能、少污染的产业,张开双臂迎接他们来南昌落地生根。据了解,仅仅出于能源消耗和排污方面的考虑,南昌平均每月就有十余个项目被“拒签”。
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将大力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整体提高全市生态承载力,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容量空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今年上半年,全市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按年初投资计划开工实施的项目有63项,占项目总数的61.76%,完成投资15.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26项,完成投资56033万元。
同时,我市全力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加强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评价审核工作,从源头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扩张,坚决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提升新增生产能力的产业层次,促使企业加大节能降耗减排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市27户年综合能耗万吨以上企业共消耗250.7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6%,累计完成产值392.33亿元,同比增长4.7%,产值能耗下降6.9%。
在建设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2002年至2007年间,南昌对环境治理的投入逐年递增。一批批城建项目的启动为南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2002年开始投资近20亿元,分期分批对市区污染源严重的企业实施搬迁;2003年,南昌市财政投资10亿元,启动五大排水系统改造工程;2004年一期投资2.85亿元的青山湖污水处理厂;2007年投资近4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各20万吨的象湖污水处理厂和红谷滩污水处理厂(一期)……2000年以来,南昌累计完成生态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余项,总投资260余亿元,这一数字几乎与南昌市2001?2004年的全部财政总收入持平,约占“十五”期间南昌GDP总量的7.0%。而“十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投资8400亿元,仅占GDP的1.2%;“十一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投资预计达同期GDP的1.6%。根据国际经验,当环境保护投资占GDP 的比例达到1%?1.5%时,可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可以有所改善,基本保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在建设山川秀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全民义务植树开展27年来,我市已累计有4380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共植树1.76亿株。去年全市共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积18.12万亩,共有187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868万株。近年来,南昌大手笔开始了花园城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大力抓好植树造林工程……在广大市民群众的参与下,今天的南昌,“绿”满英雄城。
【专家访谈】
课题组专家胡友胜: 从南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实践来看,一个地区要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化城市,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的原则,重视生态环境规划,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全力塑造综合生态模式,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与服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大力弘扬生态环境文化,切实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资源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的生态价值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念。政府在制定城市生态发展政策时,要广泛听取民意,充分反映民意,增强政策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使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一个不断提高水平的过程。我们一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切实担负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责任,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人民生活的美好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点评】
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城……近年来,南昌生态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我市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对有碍城市生态环境的工程进行改造、甚至耗费巨资迁移,使得城市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相对减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时也插上了绿色的翅膀,向世界亮出了闪亮的生态名片。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