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保护应扩至文化景观 确保完整延续是核心

2008-11-14 17:53:59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中国村落文化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四大挑战:

  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目标与实质的误读造成了对农村的“大拆大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调查显示,中国村落的个数现在是平均每天减少约70个,造成大量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的消失和损毁。

  盲目引进城市经验造成“千村一面”。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发展中,忽视原有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抛弃自我传统,盲目接受城市生活方式,使原有传统文化特色大量消亡。

  追求利益最大化造成“旅游污染”。一些村镇不能统筹兼顾经营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三方的利益,日益饱和的旅游人数已对历史文化村镇提出极限挑战。

  法规体系不完善造成“政策缺失”。在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方面,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环境、生态等条件的差异,各地区的保护与发展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各地民众的需求也不一样,在法规、标准、政策、投入与保护人才等方面尚存在缺失。

  单霁翔表示,保护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是农村地区文化发展中走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相统筹、自然与社会相和谐之路的可行模式,是文化农村建设的明智选择。

  10月31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公布,安徽黄山市呈坎镇呈坎村等村镇名列其中,村落及村落文化的保护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多年来,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的评选工作对推动村落文化保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有学者认为,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要求,原有的关于村落保护的定义与方式已无法涵盖村落保护的全部内涵。对此,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提出应以“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代替原古村落文化保护概念。

  在不久前由贵州省文化厅、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主办、贵州省文物局承办的“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展开了深度对话,提出了《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建议》(简称《贵阳建议》),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对世界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之路。

  倡导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在学界引起共鸣

  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寄希望于将村落列入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单或全国文保单位因而受到保护,容易将乡土建筑与其中蕴含的一以贯之的人文属性相割裂。而且由于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各种问题,往往最后不仅古建筑保护不好,其相关的珍贵文化记忆也无法保全。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介绍,村落在中国长期被作为文物建筑或历史建筑群来看待,然而,一个完整的村落不仅是村落的建筑,还应当包括村落赖以存在的田地、水泽、山林,包括活动在这个区域内的人们及其行为传统模式。按照合理的遗产分类体系,村落应当归属于文化遗产的特殊类型??文化景观(也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题为《中国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中,肯定了“村落文化景观”这一概念。单霁翔指出,村落文化景观(或乡村文化景观),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多种表现形式,通常反映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技术,同时折射出建立这些文化景观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和限制。

  贵州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博士表示,在中国存在着诸多丰富多彩、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文化景观。至今这些村落文化景观仍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这其中的许多都面临着城市化的冲击??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村落文化景观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在现代化冲击下避免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危险,如何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遗产,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传之后代,已成为遗产保护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确保文化脉络的完整与延续是保护的核心

  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核心是什么?随同与会代表考察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西江、控拜两个苗寨之后,感触更加深刻了。

  控拜“银匠村”是一个至今保留着苗族传统建筑和原生态生活方式的村寨。即使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偏僻鲜为人知的苗寨,同样面临着同中国诸多普通村落一样的困境:随着中国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控拜村民产生了对“城市生存方式”的追求。70%的控拜村民离开家乡,落脚在全国各地,依靠银饰锻造技艺谋生。鲜活的控拜村落文化集体记忆逐渐淡出新一代青年的脑海,村落文化景观失去了稳定的传承人,银饰锻造技艺逐渐沦落为大众旅游产品的加工工具,正在失去苗族文化符号象征的意义。

  长期在控拜开展学术研究的贵州师范大学但文红博士认为,将“发展”理解为直线前进与单向变化的状态,强调由“落后的传统”向“先进的现代”转变的过程,可能造成村落文化景观破坏性演变。

  相对于控拜村而言,被称为“千户苗寨”的西江则有名得多,当地政府先后投入巨资帮助其开发旅游资源,修整道路,并对村寨进行整体规划,将其开发成为了集旅游、购物、餐饮、住宿、娱乐、写意为一体的知名旅游景点。

  然而,相关专家学者在对西江考察后也提出疑问:据史料记载,苗寨的歌舞表演是在有特定日子的民族节日时才可以看到的,而现在每隔几个小时苗族姑娘就会在音响的伴奏下进行一场盛大的歌舞表演。而几乎每个旅游饭店一天都要搞数次本应是少数民族最高礼仪的欢迎仪式招揽食客,人们已经感受不到民族礼仪应有的庄严。那么怎样平衡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有关专家学者通过调研后认为,文化脉络的完整与延续必须成为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核心。“保护村落文化景观不仅要保护村落建筑传统,更要保持村落的经济形态和人们的行为模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教授说。

  《贵阳建议》迈出科学发展第一步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村落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世界同类问题发挥启示作用?与会专家学者在充分阐释观点,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贵阳建议》。

  怎样定义村落文化景观?使之内涵能够适合包括东南亚地区、欧洲地区等世界村落文化景观,《贵阳建议》提出了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等两方面共识。

  针对全球在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上存在的普遍问题,《贵阳建议》还为村落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的性质和特征,《贵阳建议》倡导保护村落文化景观,应当注重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川泽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村落的居住环境,保护村落文化记忆,保持村落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实现自然和文化、物质和非物质、历史和现时的整体保护。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仍然在继续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特点,《贵阳建议》倡导尊重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变特性,延续村落的文化脉络,维护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

  鉴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的复杂性,《贵阳建议》提出政府在政策导向、法律体系构建、技术保障与资金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应给予支持和引导。村民是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的主要力量,应重视村落发展诉求,维护村落文化景观发展途径的多样性。

  相关内容:

  村落文化景观的定义:其一,村落文化景观是自然与人类长期相互作用的共同作品,是人类活动创造的并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文化景观的重要类型,体现了乡村社会及族群所拥有的多样的生存智慧,折射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于人类有意设计的人工景观和鲜有人类改造印记的自然景观,是农业文明的结晶和见证。

  其二,村落文化景观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民间传统文化精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村落文化景观所蕴含的自然和文化多样性是未来理想生活的活力源泉,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