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东方的情怀
重阳盛会的主角
自古以来重阳节又叫“菊节”、“菊花节”。重阳节与菊花之缘源远流长。最初菊与重阳节结缘是因为菊可以避邪的传说。因为在古人认为阳九为灾日,一九谓之凶,重九则是凶上加凶,所以人们就产生了躲避灾难的心理。西晋周处《风土记》载:“汉俗九月饮菊花酒,以拔除不祥。”不过,随着这一习俗的节日化,其逃避灾难的神秘意识逐渐淡化,而渐渐变成人们祈求长寿、登高怀乡的民俗活动了。唐宋以后,重阳登高饮菊酒、食菊花的风俗更加普及。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等处宴聚。前一、二日,各以面粉蒸糕馈送,上插剪彩小旗。掺?果实,如石榴子、栗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元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载:“都人是日饮新酒,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及至清代,朝廷仍有重阳节宴赐百官的习俗。而吃菊花糕的含义也由避邪、求寿高而引伸为“百事俱高”了。
《红楼梦》中专门有一回描写重阳节中的菊花诗会。按这十二首诗诗名顺序排列,一幅清末贵族重阳赏菊的盛况图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起首为忆菊,由追忆往昔引出今朝圃内无菊,菊事活动将要展开。紧接着是访菊,漫游之时邂逅菊花,喜出望外,不禁“冷吟不尽兴悠悠”,访之即得,便种。从“种菊”的“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中可知,菊成活还是很容易的。种即盛开,故相对而赏,对菊(即赏菊)兴余,故折来供瓶玩赏。供菊不吟,亦觉无彩,于是咏菊,咏人词章,不可不供笔画。画菊虽美毕竟无声,继而问菊,菊能解语,通人性情,犹使人爱。如此尤物,佩带发间,便不愧是陶令盟。簪菊过后,菊事将尽,但余味仍逗人玩味,于是换个角度观菊影,做菊梦。最终,曲终人散,花谢香黯,末卷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文人们过重阳节不但要赏菊还要种菊,不但要咏菊还要画菊,不但要供菊还要簪菊……是将对菊花的珍爱发挥到极至。
宋代以后,菊花新品种层出不穷,在民间形成了重九赏菊的习俗。北宋赏菊的情况在《东京梦华录》记载道:“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嘉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连酒家都无一例外地以菊花装饰门面来招揽顾客,可见当时赏菊之风之盛。而南宋则出现了最早有关菊花会的记载。《致富全集广集五记》云:“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除了上述北宋京都河南开封和南宋的临安(今杭州)外,北京地区以及广东小榄,也是中国著名的艺菊之乡。如今,菊花的芳姿更是遍及祖国大地。据中国菊花研究会统计,全国以菊花为市花的城市月30余个。菊花展览是很多城市秋季的重要花事。全国性菊展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巧夺天工的艺菊造型、生动有趣的菊艺景观、精致小巧的微型菊花盆景、格调高雅的菊花书画……无不散发出丰富的菊文化的魅力。
编辑:Aggie
相关阅读
夏日花艺的色彩组合与保鲜
炎炎的夏日气温越来越高,人的脾气都会不自不觉随之浮躁,插个清凉温馨的花艺作品给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份夏日的清凉世界都是不错的。今天我们邀请Celia为大家讲讲夏季鲜花的色彩搭配和保鲜方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