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防园明年建成全国首个防震公园
专题:汶川地震灾后园林重建
发生地震时,人口密集的城市什么地方相对安全?地震专家说,也许很多人都忽略了公园。其实,城市公园除了生态、文化、休闲的功能,它本身就具有防灾防震功能。绿化植树较为茂密的地段,可以减轻因爆炸引起的震动而减少损失,也是地震避难的好场所。
记者近日了解到,全国首个标准化的防灾防震公园将落户国防园。在发生地震等灾害时,该公园的防灾防震设施可容纳5000~6600人进行应急避难。目前这项防震公园工程已通过有关部门立项,预计明年年内完工。
首个防震公园选定国防园
防震公园的概念首先出现在日本。这个多震的国家,长期与地震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公园是很好的应急避难场所。
“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绿化本身就可以减轻因爆炸而引起的震动,因此,周围有绿化带的空地是地震避难的好场所。”园林专家介绍说,大树的根系很牢,一般来说,只要不在断裂带上,地震极少会引起树木倒伏。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园都适合,像紫金山,树木就过于茂密,没什么空旷的地方,而且因为是山脉,地形太复杂。还有一些公园,周围紧邻着高楼,显然也不合适。经过调研,最终选定国防园作为试点,打造第一个样本工程。
“国防园除去山坡道路等地区,有1万多平方米开阔地可以作为篷宿区,可以容纳5000~6600人避难,而且,它不在地质断裂带上,地势略高,易于排水。最重要的是,周围居民小区和学校众多。”南京市地震局工程师赵兵介绍,汶川地震之后,各地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忧患意识明显加强,都在积极规划防灾防震公园,北京已开始建设防震公园,不过都只是配备简单的设施。
赵兵说,今年5月国家出台了防灾防震公园的建设标准,对医疗点、篷宿区、应急供水、供电、排污、厕所,以及食物储备、垃圾处理等都做了严格要求,国防园是全国第一个按国家标准来设计的防震公园。
到处都藏“生命保障线”
记者了解到,为了建好首个公园应急避难场所,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正在对国防园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内包括应急篷宿区、供水供电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和应急疏导标志。
专家称,建好的防震公园,表面上看,依旧是个普通的公园,其实到处都是能提供生存与救援保障的“生命线”:比如隔100米就会有一处饮水设施,应急供水管线直达每个篷宿区域,如果地震破坏严重,自来水管网失灵,公园还有自备井;应急供电系统也遍布公园的篷宿区及指挥中心,配备了自主发电设备;公园还设有仓储设施。平时就储存食品不太现实,但会和周边超市签订保障协议??一旦发生地震等灾害,第一时间供给这里数千人的食品。
“具体的还在进一步细化设计中。”有关人士介绍,日本厚木市有个著名的防震公园??Bousai丘公园,里面连凳子都暗藏“机关”,掀起来其实就是马桶。发生灾害后,只要就地搭个帐篷,就是下水设施完备的简易厕所。国防园防灾防震工程也会汲取类似这样的先进经验。
而平时,它还将成为防灾防震的示范教育基地。“我们还计划以后在国防科教馆增加防震教育内容,比如增加地震体验屋等设施,让学生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绿化树种有讲究
不过,国防园毕竟只能容纳6000余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市园林部门表示,今后还将向全市各区推广防灾防震公园概念,选择多家条件适宜的公园建设。
记者了解到,防震公园的绿化树种选择其实也大有讲究。因为应急避难时,人口密集。而且很多灾害同时也容易引发火灾,因此要尽量选择有防火功能的树木。“特别是珊瑚树,也就是法冬青,这种树叶片全部烧焦,也不会产生火焰。”园林专家推荐,银杏的防火能力也很突出,夏季即使将它的叶片全部烧尽,仍能萌芽再生,冬季即使树干烧毁大半,也能继续存活。
相关阅读:
南京国防园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