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为何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8-11-26 17:17:33    作者:余万芳     来源:绍兴日报     浏览次数:

  联合国人居署给出答案:在高度城市化进程中保存独特的文化与历史遗迹

  今年10月,浙江绍兴获得被誉为全球人居领域的“奥斯卡”??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当全球申报资料如雪片般飞向联合国人居署时,绍兴凭什么优势征服了世界?绍兴摘牌的亮点是什么?11月25日,绍兴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华社等市内外媒体,就这一奖项的相关情况作了通报。

  锃亮的奖牌上,有着联合国人居署的评价,翻译成汉语为:在高度城市化进程中保存独特的文化与历史遗迹。这就是绍兴市获奖的主要原因。

  “这一奖项评审不需要实地考察,但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市建设局一名负责人感慨地说,想申报必须具备两个硬件,即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推荐。申报材料由联合国人居署从全球聘请资深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审核,从背景、项目描述、主要合作者、影响、可持续性、可推广性等诸多方面进行评审和筛选,最后选出获奖者。

图片摘自互联网(jojo编辑)

  胜出砝码:基础扎实

  无数的申报城市,但每年摘牌的不到10个。我国从1990年开始申报该奖项,到2007年为止,只有8个城市以政府的名义获得过该奖项,另外还有6个项目或个人获得此奖。今年,全世界只有6个城市获得这一奖项,绍兴市跻身此列实属不易。

  市政府副秘书长任勇介绍,我市于2007年正式启动“联合国人居奖”的申报,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建设局设置创建办公室。早在申报前,我市就按“联合国人居奖”的要求,查找不足,针对古城保护、水环境治理、绿化建设、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等做了大量工作。

  绍兴胜出的砝码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绍兴市有非常好的创建基础,硬件扎实。”市建设局副局长张顺建说。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为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夯实了基础。

  古城保护成绩斐然。7个历史街区、200万平方米传统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

  已完成11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000余户计29000余人;老城区内31处文物保护单位和96处文物保护点实行原地、原物、原状保护;莲花落、绍兴黄酒酿造工艺等十项传统文化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市建设发展迅猛。至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07%,绿地率为36.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62平方米;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12.83平方米;2007年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14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2.33%;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59%;城市居住小区公交车通达率100%;全国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镜湖城市湿地公园也建成开放。

  古城亮点:和谐城市

  《重构古城的生活与灵魂:绍兴故事》一文,是绍兴申报联合国人居奖的主报告。

  据了解,每年的联合国人居奖评选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城市”。围绕“和谐城市”这个主题,绍兴梳理了近几年在人居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选择了两个申报亮点。

  古城保护是第一大亮点。近几年我市在古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以仓桥直街为代表的七大片历史街区的保护成绩斐然,2003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绍兴古城通过“点”、“线”、“面”的保护,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被称为古城保护的“绍兴模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

  同时,绍兴在古城保护之际,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通过修缮房屋、完善基础设施、降低历史街区人口密度、保护河道水系、出台并实施住房保障政策等,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

  “两个申报亮点选得比较成功,得到了联合国人居奖评委会的认可。”绍兴市建设局副局长梁伯军说。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