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华:健全法律约束 完善政府职能
景观中国:24日,重庆奉节投资2000万所建的华字塔成烂尾楼被爆破的事件,您应该有所听闻,请问您对此事是怎么看的?
李迪华:整个事件从头到尾都非常荒唐!从这样的巨型纪念建筑设想提出那一刻起,“移民纪念塔”的美好愿望就变成了荒唐和没有道德和法律约束的花钱游戏。
景观中国:华字塔对外称为“移民纪念塔”,从规划的角度来看,建立标志性景观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何在?
李迪华:整个事件应该分两部分来理解,一部分是建“移民纪念塔”,是正当的、合理的和被鼓励的;你的问题属于这一部分,我们的城市纪念性的雕塑、公共艺术品太少了,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纪念性雕塑、公共艺术品的网络,用这样的方式标示城市身份,让市民和游人能够有机会阅读城市历史。
景观中国:有人说华字塔被炸毁是“规划短视”的结果,反映了城市规划之乱,您有什么看法?作为规划设计师,您认为我国的城市规划师在实践中应该怎么做?
李迪华:这个事件与规划没有关系,谈不上“规划短视”。从规划的角度看,建议移民纪念雕塑是合理的、必要的,每个移民新城都可以做这样的规划。
问题在于建成什么样子?!一个缺乏道德、法律约束的链条共同制造了这样一个荒唐的事件:把本可以建设得尺度非常人性化、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天价、巨尺度的工程。这种设想的形成是规划师、决策者或者他们合作的结果,这个设想一旦确定,一个美好的愿望就已经变成了荒唐的花钱的展示游戏。链条后面的环节中,投资审查、设计师、施工单位都无视这个工程的不道德、不合理和甚至不合法的性质,而其乐融融地投入到这个工作中,甚至把这个缺德的工程作为展示自己才华和获取巨额设计费用的机会,同样是缺乏工程伦理约束的。
景观中国:近几年中国掀起了炸毁年轻高楼建筑的风潮,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沈阳天涯宾馆、西湖第一高楼等等,有些建筑仅仅使用了几十年甚至十几年,您对这种现象有何建议?
李迪华:这些被爆炸的新楼背后,地方政府都发生了关键作用,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政府要改变职能,强化管理,淡化政府盈利和政府花钱。但根本上,还要通过立法和守法机制!
景观中国: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日益严重,近几年的炸楼风潮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李迪华: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是中国反思城市建设的好机会,利用这个机会,我们可能能够避免“重建城市”。
景观中国:相对于中国来说,国外在这方面的城市规划是什么状况?中国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李迪华:受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土地总量的影响,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国外也在重建城市,但是由市场决定和操作的,一般不会花纳税人的钱,这是与中国的根本的不同。
景观中国:在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艺术性和实用性之间是否会产生一些矛盾?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些现象?
李迪华:中国当代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对建筑在城市中的身份认同作用缺乏统一认识,回避工程伦理和模糊艺术的社会责任等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在艺术性、实用性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争论,但这些争论其实是表面上的问题!建筑的身份认同价值、工程伦理、艺术的社会责任才是深层次的问题!此外,对于政府投资,对用纳税人的血汗钱的公益性投资缺乏约束机制,也是一个造成目前不断攀比的公共建筑短命的深层原因!
由于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有意无意的漠视,造成了公益性质的建筑、公共艺术作品成为决策者和(或)设计师的个人意志、个人追求,形象工程、花钱工程、短命工程不断涌现!牺牲和受伤害的是民众感情、地方文化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
景观中国:今年4月无锡论坛将主题定为:“20世纪遗产保护”,旨在加强对1900年至1999年中国近百年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代表性、典型性的建筑物、构筑物。而现在,中国却掀起一股炸楼风,一些使用不过十几年的建筑频频被炸毁,从建筑保护的角度来说,不仅是资源浪费,更会对建筑的保护造成破坏。遗产的保护应该融入城市规划,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李迪华:不能珍惜近现代的建筑,在中国比世界其他国家肯定更加严重!首先,在中国城市,基本上都是寸土寸金,经济利益是巨大“炸楼”的巨大推动力!从文化认同上,一直存在认知错觉,重古人、重皇帝、重士大夫、重神仙、重领导,轻视民间、乡土、乡村、大众和今人!这种文化认同上的错觉,很容易让今人对近现代出现的有价值的东西视而不见!此外,缺乏保障机制,也是这种现象泛滥,甚至攀比“第一爆”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比如1980年代的中关村农贸市场,1990年代初期变成中关村电子市场,现在是北大太平洋科技大厦!当年小平同志巧妙地安排撒切尔夫人参观中关村农贸市场,向世界传达了改革开放和走市场经济道路的信息!多么重要的改革开放遗产建筑,却几乎是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不解决这些深层次的认识问题,希望通过“规划”解决全部问题,肯定是徒劳的!更何况,很多规划师还需要首先革新知识和认知!
编辑:songg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