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态修复领域“新”意迭出

2008-12-05 17:09:11    作者:骆会欣 张衍春 整理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随着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以观念更新(Rethinking)、体制革新(Reform)和技术创新(Renovation)思想为指导的生态修复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世界各地也都开展了大量生态修复工作。这在前不久召开的2008北京国际生态修复研讨会各国专家的发言中有着充分体现。本版特别摘选部分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理念更新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财富基础

  刘学敏 北京师范大学

  “生态”不一定“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海市蜃楼,原始的生态和谐不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产业获得发展,生态文明的目的是人民福祉的增进,实现生态文明的可行路径是推进生态经济,实现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换。我们要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恢复生态,把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生态建设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在增加财富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一定要把人类经济活动纳入整个生态系统,要把GDP“绿化”,扣除发展中造成的环境伤害,实现经济的真实增长。

  可持续性是设计理念的驱动力

  RobertE.Swain 美国斯慧明规划设计事务所

  可持续性就是在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日益高涨的期望的同时,保护珍贵的资源,并着眼于未来。

  在安徽琅琊组团规划方案中,我们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整体考虑来实现设计理念。首先,突出对珍贵自然区域的定位和相互联结,增加景观的整体性。其次,为了保护该区域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农业用地和农业景观,考虑到整个区域的发展,进一步确定了城市最大程度的扩展边界。再次,为了突显和保持琅琊台这一典型景观和历史标记的主导地位及中心景观地位,对建筑物的高度和建设区域进行了限制。除历史遗址、娱乐服务或特定旅游设施外,海拔30米以上的地区不宜设建筑,并且所有建筑本身高度不应超过100米。

  体制革新

  生物技术转型需政策支持

  甘霖 挪威奥斯陆大学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

  在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的过程中,生物能源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目前政府的策略、投资政策过分强调了能源利用中生物发电的部分,这可能无法实现最有效的投资、资源利用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相对于生物能发电厂,在农村地区中,以家庭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利用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节能炉灶对生物能的利用,这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多种目标,这将在全球产生一个双赢的局面,如区域和地方环境保护,可持续资源管理和相关的社会福利,特别是对贫困偏远的社区,而关键的激励政策是政府的支持。因此我们提出六条建议:发展财政计划,优化税收,改革监管制度,取得服务行业的支持,研究市场、培训和协调建设节能炉灶关键利益者,制定标准的发展机制。

  在面对潜在的共同利益,生物技术转型的提出将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以流域为单元综合管理水资源

  伍业钢 美国生态工程公司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实行综合管理,顺应了水资源的自然运移规律和经济社会特性,可以使流域水资源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并不是也不可能全部修复,因此需要从流域的整体考虑制定具体的目标和目的,确定优先实施的项目,为此必须要在体制上进行革新。在美国,流域管理和生态修复是由相应的高一级或中央政府或权威机构来领导,根据流域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结构和功能,确定每一个区域和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给予法律保护。在流域中央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策划、统一拨款和财务支配下,按照总体规划确定每一个区域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目标、实施进度、检验标准、经费预算,同时为发挥地方在具体实施中的积极性,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陈冰波 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通常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的耗竭也给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难题。为保持矿区资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水平,促进矿区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应尽快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生态修复权证制度,在颁发新矿许可证的同时,要求开采者以即将开采的面积为基准,购买对旧矿实施修复的权证,并允许这些权证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交易。二是完善生态修复保证金制度。结合发放开采许可证,要求缴纳保证金,数额要不低于生态修复的完全成本,同时政府要保持政策的动态一致性,制定企业生态修复的验收标准。三是完善生态补偿税收制度。在现有的矿产资源税和补偿费的基础上,增加生态补偿税,既需要对当地居民和企业造成的污染损害实施补偿,也要对闭矿后的生态修复进行投资。

  技术创新

  北京生态修复须重视菊花

  黄丛林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菊花是北京地区的乡土花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病虫性强、适应性强,能够很好适应修复地的生态气候和土壤状况。同时菊花还是北京的市花,自辽代始,北京地区的艺菊赏菊之风就已形成,观赏菊花、食用菊花、茶用菊花和药用菊花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已成为北京的特色文化之一。在北京的生态修复中应用乡土花卉菊花,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

  喷砼陡坡复绿技术

  徐礼根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

  与岩石边坡相比,水泥锚喷面绿化难度更大,除了水泥表面光滑,绿化基质、土壤难以附着外,锚喷面面层封闭,与山体无裂隙,植物难扎根,难以进行水和气体交换,水泥的碱性也不利于根系生长,因而喷砼边坡绿化成了难题。

  浙江大学在总结国内外先进边坡绿化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改良提高,在浙江及周边的高速公路、居住区和水电站等喷砼边坡上建立了多个复绿试验和示范工程,成功完成了高陡大型水泥锚喷面的复绿。该项技术主要采用现代厚层基材喷播技术,在技术环节上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改良,如改良基材,通过提高基材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保证人工新建植被在没有养护条件下能安全度夏。再如对一些绿化难度特别大的高陡边坡锚喷面设计了植物根系生长孔,有时还另外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基材在锚喷面的附着程度。最主要的是,浙江大学技术团队有扎实的植物生理学和逆境生物学专业知识基础,使之在进行植物设计时,能结合场地实际,选择适合坡面生存的物种组合,同时还能兼顾景观效果。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