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沈阳:天蓝水清空气爽
什么是“生态城市”?在环保专业人士的眼中,是“国标”??“国家生态市”的24项考核指标;但对普通百姓而言,GDP、COD也许有些抽象,他们所关心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天是蓝的,景是美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清新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是舒适满意的。
的确,这些都是时下的沈阳人对生态市的感受指标,是每一个沈阳人对生态文明的鲜活描述。而环保攻坚惠民也正成为沈阳生态市建设进行时中的主旋律。
住上了高楼,用上了煤气,拧开水龙头就能喝自来水,厕所也改成了水冲式。如今在东陵区,农民和城里人的生活没啥两样儿,而且农民还能享受到城里人享受不着的生态湿地。东陵区已经正式通过了国家生态区的技术核查,作为东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技术核查的地区,东陵区有望成为“东北第一生态区”。
生态市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东陵区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则取得了一系列突破,11个涉农乡街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群众环保知识知晓率、环境满意率、环保工作认可率都达到90%以上。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建设了覆盖所有涉农乡街的9座污水处理设施;投入1亿余元,对区内白塔堡河、沙河、桃仙河等主要河流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集防洪、蓄水、生态为一体的景观河;投入3080万元,解决了49个行政村、8.9万人“喝水难、喝水不安全”问题,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投入近10亿元,新建改造城乡道路289条、525公里;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覆盖所有涉农乡街的10个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通过“村收集、乡集中、区中转处理”的运行方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
不仅仅是东陵区,如今的沈阳“城乡修复”、“生态立市”的轨迹清晰可见,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文明理念已经融入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家住和平区文安社区的刘大妈自己缝制了好多布袋并赠送给街坊邻居:提牛奶的、买菜的、逛超市的,“社区正在"创绿",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像文安社区一样,沈阳广泛开展了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已有103个社区通过了验收。
截至目前,沈阳已经全面展开了生态区县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污水和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绿化美化、支流河整治、噪声整治、绿色社区创建、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城乡路网完善、节水改水、封山育林和水土保持等自然保护、农村新能源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拆除污染锅炉、污染源企业整治、节能减排等20多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百余项重点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比上年持续改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有效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落后环境面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极大惠及了8个郊区县(市)农村地区广大的人民群众,城乡环境差距在明显缩小。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