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探讨

2008-12-17 21:55:30    作者:文彤 陈曼芳     来源:现代园林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推进,风景园林设计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据不完全统计,2006 年我国园林从业人员约500 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约19. 5 万人,只占3. 5%,与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正因为如此园林的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快速增加, 到2006 年止全国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本科院校达到140 多所。工科院校、农林院校以及艺术院校都在创办各自特色的园林专业( 虽专业名称多样),园林专业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作为地方院校( 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 的园林专业,相对名牌院校大多数具有本科办学历史短,办学基础薄弱,缺乏开展重大科研课题研究的机会和能力等弱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经过专科的长期发展,基本形成了依托自身院校的学科群,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点。因此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发展,必须扬长避短,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如何生存和发展,地方院校必须在满足国家对园林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并结合地方经济和行业结构特点,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体现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湖南城市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和创新为实例进行具体探讨。

  1 科学定位,特色办学

  专业定位是一个专业把握自身发展目标与方向的根本,是自身对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培养空间的选择和确定。科学定位首先应做到以下四个必须:必须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专业发展的总趋势;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历史积淀及优势;必须以差异发展的思维分析人才需求的空间,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机遇,错位发展;必须坚持“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求生、特中生优”的办学方略,体现优势、持续发展。[1]

  1. 1 类型定位

  我国园林专业教育类型体现为:以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为首的著名高校,属于研究型;办学历史较长,形成一定区域影响的学校,如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属于教学研究型;地方院校和新升本科院校,属于教学型。本校1990 年开设风景园林专科专业,2002 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 年开设园林本科专业, 其园林专业教学明确定位于教学型这一层次。

  1. 2 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定位培养目标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问题,培养规格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标准问题,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不同学校由于学校层次、办学历史、学科背景的不同,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国园林专业办学背景基本有:下设在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营造,课程设置多以植物造景、绿化设计、生态设计类为主; 下设在建筑及规划院系建筑学或规划专业下的园林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风景园林中的建筑设计及空间营造,课程多以建筑外观设计及规划为主;下设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的园林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景观中的空间环境及风景园林环境设计,课程以环境设施及环境美化为主。目前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园林办学均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学已发展为一门横跨建筑、生态、艺术三大学科的综合学科,园林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具备三大学科的知识体系。而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学生掌握三大学科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因此各院校在制定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又要根据自身条件、学科背景优势和行业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本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依托工科院校学科背景优势,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美学、园林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房地产公司等部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专业服务面向于地方、区域经济,培养适应园林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2 优化课程体系

  园林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是由公共课程模块( 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体育与心理素质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美术、生物学、植物学、测量、园林艺术等)、专业课程模块( 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 三大部分组成。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虽较全面,但不专长。毕业后就业方向较模糊,必须经过3-5 年的“ 实习生”实践阶段,才能真正独立工作,离社会需求的毕业后便能进行独立工作的成熟的专业人才要求甚远。作为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就必须采用“ 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各院校根据各地区人才的实际需要设立若干个专门化方向模块。模块是根据专业的专门化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各模块的课程学时基本相等,学生到高年级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模块可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就业需要和学生的个性需求而灵活设置、调整。[ 2] 这样课程体系不仅可以满足科技快速发展和职业领域不断变化的需要,还能满足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本校园林专业根据多年来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统计到园林专业毕业生约三分之一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三分之二从事园林施工管理和相关行业的工作。因而课程体系中的模块分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和园林工程管理方向两大模块,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3 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7 ) 2 号] 明确提出:“ 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 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本校园林专业针对专业应用型的特点,狠抓实践环节建设。

  3. 1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新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并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本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大致有四种类型:

  课程内实践操作训练    美术、园林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制图、植物生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

  独立的实习环节    园林认识和树木学实习、美术写生实习、测量实习、课程综合实习、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    建筑设计、园林设计( Ⅰ、Ⅱ) 、居住区景观规划、园林工程

  设计、园林概预算编制    毕业设计综合性课题设计

  以上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从单科到综合,从手工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由课堂到校外,形成一条从一年级到毕业的实践教学主线。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4%左右,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2 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习基地,加强校企产学合作。

  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园林专业各项实践环节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校园林专业实习基地有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两种。校内实习基地有园林植物实验室、园林工程实习场、园林苗圃、园林规划设计所,能保证所有实验课、教学实习完成。同时学校与校外园林规划设计公司、园林施工企业、苗圃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聘请生产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教学实习,并成立联合办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开放的办学格局。

  4 结语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园林高级技术人才,盲目地套用模仿名校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地方院校和名校在各方而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 1] 陈停停,提升地方性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S1): 93 - 96.
  [ 2] 邓元德,潘伟彬,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 4)

 

  作者简介:

  文彤,1970 年生,男,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从事园林教学与规划设计研究。
  陈曼芳,1983 年生, 女, 湖南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园林教学与规划设计研究。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