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要着力营造生态美

2008-12-23 18:22:28    作者:张元端     来源:焦点房地产网     浏览次数:

  人居环境要着力营造生态美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

  张元端

  一、什么是“生态美”?

  “生态美”是指由于环境内部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而表现于外部,被人感知的美感。

  “感知”:包括从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味觉感知。如“鸟语花香”。

  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希尔?卡逊1962年在《寂静的春天》中有一段经典性的描述:

  “原来百鸟歌唱、春光明媚的春天,如今阴影笼罩,己听不到鸟鸣的音浪;以前清澈的河水、清澈的小溪游洄看鱼虾贝类,绿荫碧波的池塘栖息着异类的水生生物,现在捕不到鱼虾,也听不到动物的声息??像失去了任何生命似的一片寂静;曾经一度多么引人入胜的林阴道路和怡神悦目的百草鲜花,现在只见像火灾浩劫过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小鸡、牛羊成批的病倒或死亡……。”

  这段对比性的描述,揭示了万物生长时的美和生物灭绝后的丑。

  “生态美”的本质是“生态平衡”。鸟语花香、生物多样,即生态美感,是外在的表现。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结构健全、是事物的本质。

  生态系统具有多层次性。一个特定空间,小至一滴水,大至一个住宅小区、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地球,都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在各类大小不同、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内部,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实现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达到生态平衡。

  而如果由于污染物侵入、不合理开发、自然灾害等外部原因,损害了这种良性循环,并超过了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较大干扰或破坏,且短期内难以恢复,就称为生态失调或环境破坏。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就是要保持生态系统内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生态平衡。

  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经对美的本质问题作过如下表述:“美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自然的规律性的统一。”

  所谓“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自然的规律性相统一”,在人居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就是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处于平衡状态。

  “生态平衡”产生了“生机”(生存的机会,生命力)。生机盎然的环境,产生了“美感”。生态美的美学特征是“慧中秀外”。

  住区生态系统是生态结构与系统功能的统一。生态结构是内在的,系统功能是外在的。“生态美”是由人居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所决定的一种外在表现。

  因此,生态美的美学特征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慧中秀外”。“慧中”就是生态结构健全;“秀外”就是生态美感。“生态”是美的内在根源,“美”是生态健全的外在表现。没有“慧中”,就不可能有“秀外”。要防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做表面文章。

  荒芜不毛之地如果说也有其审美价值的话,那只能是一种“病态美”。这种美只能引起人们的伤感叹息,使人心情郁闷,有碍健康。因此也             可以说是不美的。而“生态美”是一种“健康美”。它使人振奋向上,心旷神怡,益寿延年,是我们的审美取向。

  二、为什么人居环境要着力营造“生态美”?

  (一)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结构健全、生态系统平衡的人居环境,都会给人以一种生机蓬勃的外在美感,即“生态美”。反过来说,一个人居环境有没有生态美,又是检验这个人居环境生态状况优劣的“指示器”。

  (二)“人居环境生态美”不是个单纯的美学问题,而是关系到住宅小区建设方向的重要问题。

  人居环境不仅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人居环境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一种“造美”活动。

  营造“人居环境生态美”是住宅建设发展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

  一个好的人居环境,它的美学价值也如同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历久而弥彰。如江南等地的古民居,巴蜀地区的“吊脚楼”民居,其魅力所及,已超越了国界。

  人居环境对人的“美育”作用至关重耍。不仅美育当代,而且惠及千秋。在优美的人居环境中,人们可以得到精神寄托和精神力量,达到精神的超越和升华,变得高雅文明,从而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总之,随着小区环境的“审美”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应该把“生态美”这个美学现象作为一种科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营造人居环境生态美要做到“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美,既表现于形式,又表现于内容。对居住环境(包括住宅建筑和小区景观)的审美,应从这两个方面着眼:

  一是对它的形式,即造型、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等。这些是由建造法则所创造出的美,称为“形式美”。它能通过视觉直接感知。

  二是对它的内容,如生态性、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等。这是一种内在涵蕴的美,必须经由概念、理念,尔后向审美升华,称为“内容美”。

  “形式美”和“内容美”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必须做到二者的统一。居住环境的生态美,就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产生的。

  (一)住宅建筑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从住宅建筑形式上看,现在大体有三种:

  一是传承本土文化的“中国古典复兴风格”,主要体现在屋顶、装饰符号、色彩和空间处理以及浓郁的地方色彩上。

  二是再现欧陆风情的“西洋古典复兴风格,除豪华别墅多照搬复古以外,其它类型住宅往往是在门窗入口或建筑顶部作些处理。

  三是中西合璧式,兼采中外不同风格,进行自由组合。

  应区别“欧陆风住宅”和“中国现代住宅”。现在有些住宅建筑并没有明显欧陆建筑风格或符号,应称为中国现代住宅,不宜一概称之为欧陆风建筑。

  再从内容美看,九十年代以来提出 “三大一小” 。 其目的是对住宅内部功能空间进行合理调整,提高生态性、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

  但有些住宅设计片面追求客厅的“形式美”,大而无当,而卧室却由于户型面积的限制,小而难用。这显然谈不上“内容美”。相反,一些设计采用起居室和餐厅不加隔断或灵活隔断,空间尺度合宜,又给卧室省出了符合生态要求的宜人面积。

  还有的为了追求外立面造型的新意变化,致使房间平面很不规则,家具难以摆放,有的甚至出现不见天日的“黑屋”。这也是内容美和形式美不统一的表现。

  (二)小区景观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外造园的元素不同,各有自已的形式美。中国园林是自然型园林,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融协调。既讲究自然意境,师法造化;又重视人文意境,诗情画意。让人们在享受都市文明的同时,融合于充满自然气息的氛围之中。它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审美效果。

  西方园林,是由“人”去加工自然,像法国凡尔赛宫等一些著名的欧洲皇家园林那样,把树木修剪成规规距距的各种造型,把花草排列成整整齐齐的各种图案,配以精美的雕塑作品,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相对、“人”静观自然的风格。

  四、营造人居环境生态美要力求要力求经济、节约

  (一)要符合“节能省地”的基本国策,发展节能省地住宅、节能省地园林、节能光源等等;

  (二)要尽可能降低建造成本;

  (三)、要尽可能减少建成后运行、养护、管理的费用。

  有的城市和住宅小区喜欢搞大广场。这既不“节地”,也不“生态”。

  国外学者从“舒适”和“亲切感”的角度对 “宜人尺度”量化研究的结果:室外空间尺度过大,会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

  尤其是园林景观,更要考虑其经济性。例如:

  1、 “小中见大”。传统园林中就有在半亩地上也可以设计并建成丰富的景观的范例??“半亩园”。

  2、大草坪和人工水景应加以控制。尤其是缺水地区。有的喷泉之类的人工水景一年开不了几次,形同虚设。

  3、慎用名贵材料,提倡“粗粮细作”。特别是要选用不污染环境的绿色环保材料。材料应尽量本地化。

  4、巧于因地“借景”。把远近目力所及的美景,都汲引到城市和小区之内来。这是一种最经济的造园手法。

  5、把握好环境艺术作品的尺度。繁简得体,奢俭有度,不事铺张。特别是不能把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当成公园或植物园来建造。

  6、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地物,因势规划布局。

  计成在《园冶》中把造园要领高度概括为:“园林巧於‘因’、‘借’,精在‘体’、宜’”。‘因’就是因地制宜;‘借’就是借景取胜;‘体’就是规划得体;‘宜’就是布置得当(合宜)。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