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生态优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路子怎么走?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实施生态优先原则。实施生态优先原则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和较强的急迫性以及现实操作性。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环境问题往往起源于经济问题。人类自弃牧从农开始,便逐渐面临人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给人类留下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的难题。有人说,在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是一对“孪生兄弟”。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以广东省为例,从上世?80年代开始,珠三角产业腾飞提升了广东在世界上的地位。然而,在广东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外来人口却急剧增加,资源大量消耗,水体、大气、土壤等被严重污染和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广东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和恶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阻碍,人民群众生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广东的现实情况看,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已不足以支撑现在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再持续下去。这种为了短期和局部的经济效益而牺牲长远的、根本的生态效益,实际上是在奉行经济优先的原则,而把生态保护放在了次要位置。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注定是不能长久的。
可喜的是,在受到生态资源被破坏的创伤和痛苦之后,广东人民觉醒了,认识到贯彻科学发展观,达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推动传统经济转向绿色经济,实现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型,要求在整体上树立生态优先原则,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林业生态省的目标。为了改变城市环境,广东省不惜用大手笔建设森林公园。深圳市要完成森林公园总面积达250多平方公里;惠州、中山、东莞等地进行了生态绿城规划,在寸土寸金的珠三角地带种下了满目绿林,一扫“世界工厂”的灰霾记忆。在广州,按照2010年“绿色亚运”的要求,全市将新增绿地面积47.57平方公里,“森林围城”计划已在逐步实现。
不仅如此,“绿色”还将从城市延伸到农村。最近,广东省又作出规划,到2013年,广东全省将全面建成1万个林业生态文明村,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广东的发展从经济优先回归到了生态优先的轨道,这是一种可贵的觉醒。这种可贵体现在对发展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把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了广东发展的全过程。
这种生态优先的发展观首先体现了人本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发展”题中的应有之义。现代人对生存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营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给予城乡群众一个优美舒适的生存空间,让人们充分享受到和谐发展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态优先的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生态优先的发展观也是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产、环境就是资本”。广东省正在彻底地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经济社会行为中主动地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发展因素,把生态环境视为最为可贵的长远资本加以保护,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体现出长远的战略眼光,是回归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优先是生态恶化、生态承载力达到极限时期寻求新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广东省,我国的许多地方正在进行从经济优先转向生态优先、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向科学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在我们谋求更大发展的时候,加深对生态优先的认识,对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