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设计之都的建筑与城市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2008-12-25 17:07: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浏览次数:
走向设计之都的建筑与城市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研讨会现场
  
  深圳“申都”成功在给我们的城市带来莫大荣誉的同时,也为城市规划、设计界带来了新的课题??在新的起点上,把“设计之都”这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把我们的城市建得更美、让深圳的城市规划和设计造就更大的辉煌,政府该做什么?设计师们的责任何在?如何进一步培养公众的审美意识。上周五,由市规划局组织的一场主题为《走向设计之都的建筑与城市》的研讨会在规划大厦举行。14位来自深圳、香港的知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专家及建筑、文化评论专家就这些话题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设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为深圳获得“设计之都”这一称号感到骄傲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深圳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与世界一流水准还存在差距成为与会者的共识。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就表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拿到“设计之都”这项荣誉的真正意义在于,今后的深圳城市与建筑设计必须向国际一流看齐。
 
  在看到不足的同时,充分认识深圳城市和建筑设计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所在则是与会者的另一共同心声:“开放和包容的‘思想土壤’是深圳的创意和设计取得辉煌成就的根基,这也是深圳的城市和建筑设计在未来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坚强基石。”
 
  与会者还就政府如何进一步创造公平的竞争机制;如何推动本土设计机构和设计师的发展;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认识“原创”的价值所在,甚至打造城市和建筑设计的“深圳流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培育和提升公众审美水平
 
  一个“好”的建筑作品如果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可能就意味着失败。城市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不单是设计师和政府的责任所在,培育和提升公众的审美水平也相当重要。
 
  女设计师余加就谈到了培养“设计之都”的公民的审美素质问题。她举例说:“我在香港生活了八年,我有一个感受,就是经常听到有师奶带孩子在街上走碰到某个建筑或其他东西时会告诉孩子,‘这个好,这个好有design(设计感)’。学校在这方面有教育、家庭在这方面也有教育。这些孩子长大后就是城市某个建筑、房产的主人,而且是一些有审美能力的主人。”从这一话题引申开来,余加认为:“我们不仅要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作为一个‘设计之都’的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这个城市很美,让我们每个人用的东西很美。”
 
  除去教育以外,与会者还论及了举办各类展览、竞赛、评比等公众活动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深圳已举办过两届“城市/建筑双年展”。王凡透露,2009年开幕的第三届“双年展”正在筹备之中。
 
  刘哓都评价说,“双年展”绝对是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一张名片,它不仅是国内唯一一个以城市和建筑为主题的双年展,而且前两届就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双年展”必须坚持国际水准,而且要长期办下去,充分发挥与国际设计界交流和培养大众审美情趣的作用。“客观地说,深圳人对文化艺术的关注与层次还不是很高,这是现实。因此,‘双年展’不能迎合大众,而是要提升大众的鉴赏能力。”
 
  张之杨和庄葵则共同指出了在发展建筑设计的同时,推动建筑评论的重要性。张之杨认为:“一个健康的设计生态关系还需要多个‘物种’,设计师只是其中一种,我们还需要批评家,建筑需要批评,需要思想。”庄葵也建议:“发展建筑创作的同时还应该促进建筑评论的繁荣。建筑评论的繁荣会对建筑的创作有更好的推动作用。任何作品都不要害怕把它放到公众面前进行讨论、展示。因为很可能会有人从另外的视角给你新的启发、新的建议。创作的繁荣是需要创作氛围和欲望的,如何能在深圳真正形成这种氛围和欲望也是很重要。”
 
  谈到评论,费晓华认为:“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制度,把一些责任留给设计师和业主来承担,并且能够让他终身负责。比如说,我们可以举行‘最好建筑’的评奖。公布业主和设计师是谁。”
 
  朱建平则论及了设计竞赛的作用:“竞赛是短时间内出好想法的有效办法。让竞赛成为设计师们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
 
  国际一流是深圳的“不二标杆”
 
  在为深圳的成绩和荣誉深感骄傲的同时,保持冷静、清醒地认识到深圳的建筑设计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的差距是讨论会上反复提及的一个话题。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