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少辉:我们还要复制多少秦砖汉瓦
元旦期间,历时三年、耗资超过7亿的江宁织造府再造工程面世了。府内建筑叠叠高起,如同一幅山水画。如果身处府内,朝北、东、西三面均不见现代高楼。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耗巨资在郑州建造了祖龙、在秦皇岛海港区改造了“秦皇求仙入海处”,在陕西凤县则耗费6。5亿建造月光城,在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浙江建造圆明园。对于这样的大手笔,笔者很想去看看,看一看这动辄上亿元人民币垒造成的大手笔是个什么样子?还想看一看我们还有多少史书记载的秦砖汉瓦、名城古迹没有复制?
对于秦砖汉瓦、名城古迹,我们从破四旧的疯狂拆毁到修葺完善、到不管不问、再到全面复制,这是我们对文化古迹历史价值的认同,还是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呢?是对秦砖汉瓦的自我陶醉沉迷,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视而缺乏创新呢?是政府官员文化态度的端正还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促就呢?自然,各种态度、各种方式,都有各自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对于那些现存的沉寂在茫茫大山深处、人群中的,物质的、非物质的,需要的保护文化遗产,有多少人在关注?有多少人重视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复制秦砖汉瓦真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策吗?在对古迹的建造初期,由于宣传造势和观众猎奇心里的作用,一些新造的文化“盛宴”确实能够带来短时间的轰动效应,吸引一批游客,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各地的盲从和无谓的投资,同类“古迹”遍布全国各地,走到哪都能见到一样的寺庙、一样的钟楼、一样的菩萨、一样的文化。家乡俗话“新修的茅厕三天香”,时间久了,茅厕终归是茅厕,到底还是要臭的!于是,越来越多的复制古迹、重建的名城古迹负债运营,发展到最后都成了资不抵债的、现实版的“秦砖汉瓦”!这上亿元的资金可以解决多少民困家庭的求学、就医、养老、温饱等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呢?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种短视,因为这些投在民生上的钱不能生钱,不能带来经济的发展,而只有投资才能钱生钱、利滚利,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承认我的短视,没有经济头脑,但是事实证明当初的举债投资,正演变成纳税人的沉重负担。网友的指责、民众的愤怒得到的只是政府盲目决策的教训和论证专家的无声无息,还有某些知名人士的马后炮!当初的争论只是变成了一纸毫无价值的言论!这样的复制到底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复制秦砖汉瓦真的是对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吗?笔者不是历史文化研究者,就笔者浅见认为,对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与认知,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几块秦砖汉瓦、重造几个名城就能体现的。而且各种文化的内涵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更有意义。比如,圆明园的价值,我们承认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文化瑰宝确实堪称一绝,值得有兴趣者研究、揣摩、发掘、重现,但是对现代社会的中国人来讲,残垣断壁、风雨沧桑的历史印痕更值得国人去认知、去反思、去奋进。我们研究发掘历史文化的价值在于吸取精华、向前发展,一味的沉浸在对过去的盲目自豪中,我们又能向前走多远?现在一提文化,多是说我们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有多么辉煌的过去,多是对过去文化现象的复制,而现在呢?现在我们有多少值得国人自豪与骄傲的文化内涵?建得越多越是对文化古迹的漠视与亵渎,最终留下的只是毫无文化历史价值的一堆堆现代垃圾!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要不断反思过去、重现过去的辉煌。但是重现过去的辉煌,不能以阻碍当今社会辉煌发展为代价,不能迷失在现代“秦砖汉瓦”的垃圾堆里!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