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0年知识创新工程回顾
自1998年底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以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走过了10年创新路。知识创新工程使版纳植物园在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专类园建设和科普教育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跻身国际一流的热带植物园行列。更重要的是,10年的创新实践,使地处偏远边疆小镇的版纳植物园探索出一条独辟蹊径、扬长避短、适合自己特殊园情的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的发展道路。
十年创新成绩斐然,成为国际一流热带植物园
创新工程实施以来,版纳植物园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员李庆军发现的姜科山姜属植物一种避免自交的新机制发表在权威刊物《自然》上,并被该刊审稿专家认为“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新奇的、富有创新的观察……为全世界首次发现报道”;副研究员张玲完成的箭根薯科植物老虎须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的传粉综合征理论提出挑战,入选了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候选新闻;研究员冯玉龙提出的解释生物入侵机理的“氮分配进化”新假说,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生态学权威杂志《生态学》、《生态学专论》等期刊上。近几年,版纳植物园每年仅发表在SCI刊物1、2区间的论文都在10篇以上。过去的10年,版纳植物园发表SCI刊物的论文数量占全世界热带植物园发表论文总数的40%以上。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规模之上,把国际著名热带植物园美国国立热带植物园、美国费尔查德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远远甩到后面,和世界著名植物园英国爱丁堡植物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大体相当。
在此期间,版纳植物园实施了“万种植物园”项目,使收集保存的植物物种数量由4600种增加到1万余种,成为世界上露地保存植物数量最多的植物园之一。“万种植物园”项目的成果被国内权威专家评价为:在中国植物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也在国家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具有战略意义。紧接着实施的植物园二期项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热带植物物种长期和安全保存的措施,改善了保存物种的结构,收集保存物种达到11700种,建成专类园区35个,成为世界上收集保存棕榈植物、姜科植物、天南星植物、榕属植物数量最多的植物园之一,并逐步成为世界上这些类群的研究和保藏中心。
带动地方经济建设,推动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与此同时,版纳植物园十分注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他们完成了新经济植物遴选34种,14种新经济植物的中试已全面铺开,其中12种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灯台树、龙血树、毛脉树、胡椒和黑金丝柚木等新品种实现了产业化,推广种植面积6万多亩,创产值4亿多元人民币;能源植物小桐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优美的园区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为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奠定了基础,每年入园参观人数达到60万人次。
版纳植物园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日趋扩大,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10年来,为东南亚地区开办各类培训班、学术研讨会10余次,培训人员数百人,还为东南亚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作为亚洲开发银行的重要合作伙伴,版纳植物园承担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项目,并取得积极进展;其承担的国家商务部援外项目“柬埔寨植物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版纳植物园已经逐步成为东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
十年创新,不断探索 建设一流植物园的发展道路
版纳植物园是中科院唯一地处边疆乡镇的独立研究机构。纵观国内和国外大多数植物园,基本上都建设在城市中。良好的生活、学习、教育条件,方便的学术交流环境,优良的科研基础设施等这些大城市科研机构吸引优秀人才的优势,版纳植物园都不具备。在这样的条件下,版纳植物园如何生存和发展下去,并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热带植物研究和物种保存基地?版纳植物园的创新发展之路,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并需要不断探索的道路。
在巴拿马一个杳无人烟、远离都市的小岛上,有一个热带生物学研究基地,它每年吸引了世界各地上百位优秀热带生物学家络绎不绝地到那里开展科学研究,发表在《自然》、《科学》上的论文每年有几十篇,是名符其实的“科学岛”。通过对“他山之石”的学习和借鉴,版纳植物园认识到自身有着很多不可替代的区域优势:置身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热带雨林之中,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有着与自然和森林最亲近的独特便利;西双版纳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多边合作的热点地区,是中国走向东南亚的前沿阵地。版纳植物园是在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环境里干事业,必须独辟蹊径、扬长避短,走一条适合自己特殊园情的发展道路。
进入创新工程以来,从试点到二期、三期,版纳植物园始终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不断凝练学科目标,部署创新领域和方向,重点开展了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系统学和资源植物学的研究和攻关。创新队伍从试点时的8个研究组发展到目前的24个研究组,并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及人员变化及时调整布局。
作为一个植物园,它的定位和使命不同于植物研究所,物种收集与保存、专类园区的建设以及对公众科普知识的传播与教育同样是植物园的神圣使命,和科研一样重要。版纳植物园抓住中科院实施“两所三园”新体制,以及支持版纳植物园实施的“万种植物园”项目和植物园二期、三期项目的机遇,加强探索实践“科学植物园”的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版纳植物园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等不靠,咬紧牙关贷款7000万元建设新科研中心,从根本上改善研究基础条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版纳植物园大胆试验,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做创新研究组的全职PI和研究人员,外籍全职研究人员已达6人,一支国际化的研究队伍初步形成。
2009年,版纳植物园将要迎来她的50岁生日。版纳植物园在中国西南边陲艰难创业,奇迹般地建设成高水平科学植物园的实践,也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美国阿诺德树木园前主任、国际著名热带生物学家Peter Ashton这样评价版纳植物园:祝贺版纳植物园经过50年的建设,已经有了很高的国际声望,并且这种知名度还在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前主任Peter Crane则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表示,不论按什么指标将全世界植物园进行排序,包括版纳植物园在内的几个核心植物园都应该排在前10位。
10年的创新工程,版纳植物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只要坚持自己的道路走下去,把版纳植物园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植物园、把“葫芦岛”建设成为“科学岛”和“热带天堂”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