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人居环境奖之江西省第一期移民建镇项目

2009-01-16 18:17:51         来源: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     浏览次数:

  获奖时间:2001年

  项目名称:江西省??第一期移民建镇项目

  申报单位:江西省移民建镇工作指挥部

  报送单位:江西省移民建镇工作指挥部

相关连接:2001?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项目概况: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江西省灾情严重。在抗洪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根治水患、灾后重建的“32字”方针,江西省沿长江鄱阳湖地区迅速开始史无前例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通过滨湖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移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第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取得了丰硕成果,平、退圩堤234座,移民11.5万户,共搬迁旧村镇1259个,建成新集镇37个,中心村150个,基层村856个,近47万人告别了世代饱受的水患之苦,为滨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居住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树立了新的典范。

  项目背景

  鄱阳湖地区地处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由于地势低洼,湖区居民世代深受水患之害,生活十分困苦,加之湖区血吸虫病盛行,生活环境较恶劣。特别是1998年的洪水灾害造成大片农田受淹,上百万间房屋倒塌,许多人无家可归,栖身在圩堤上的救灾棚里,生产不能自给,生活不能自救,儿童难以就学,医疗缺乏保障。

  项目实施过程

  确定项目重点。江西省第一期一移民建镇任务占长江中下游四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总量的49.4%。为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省政府确定了项目的实施重点,即:平毁阻碍长江行洪和鄱阳湖蓄洪的圩堤,将长期住在圩堤内低洼处的居民迁往高处,集中建设一批新村镇,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确定移民对象。根据国家下达的计划,将平、退圩堤内居住在相对湖口水位(吴淞高程)22米以下(1998年最高洪水水位为22.58米)的居民列为移民范围,并确定了移民对象的分户原则。各地据实将移民对象落实到户。江西省先后抽调80多名干部组成15支工作组,深入基层进行抽样核查,确保移民对象人数准确无误。

  选择移民建镇点。所有移民建镇点必须选择在相对湖口水位(吴淞高程)23米以上,或者同河段20年一遇洪水水位以上的高地建房。选址既与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又有利于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建集镇、中心村,靠近水源,确保交通、供电、通讯。

  精心组织规划设计。按照“无规划不准建设,无设计不准施工”的原则,着重抓好新建村镇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先后邀请国内3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的812名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帮助各地编制灾后重建村镇规划。

  全力组织移民建房。一是在选址布点及规划确定后,采取“以地换地、统一调剂、适当补偿、提倡友谊”的形式迅速组织征地;二是尽快将宅基地落实到户,一般地段由移民户随机选择;三是千方百计调动移民建房积极性,及时发放补助资金;四是严把质量关,抽调近千名质监员常驻各移民建镇点监督检查,保证建房质量。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主攻水、电、路配套建设以及学校、医院、敬老院等设施,搞好绿化美化。省有关部门从资金、技术、政策上对移民建镇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大力扶持。

  组织拆旧还基。采取强力措施,坚决拆除所有旧住房,对已整体搬迁村庄内的旧宅基地,动员组织移民复垦或还河退湖。

  多方筹措资金,强化资金管理。通过“国家补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亲戚支援一点,银行借贷一点,税费减免一点,以地生财一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国家一期补助资金17.3亿元,占总投资的50%以上。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江西省移民建镇工作监督小组,定期对资金进行专项检查,从而杜绝了违法违纪行为。

  解决移民生计问题。妥善安置移民外迁,有的动员进入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有的分配责任田和山地,继续从事农业;有的改变耕作制度,发展避洪农业;有的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等。通过采取行政、经济等手段,引导移民尽快脱贫致富。

  项目成效

  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第一期移民建镇11.5万户的移民建房全部盖至一层以上并搬迁入住,旧房已基本拆除。各地的移民建镇工作均通过了省组织的验收考评。

  第一期移民项目共投入资金30.7亿元,新建住宅1295万平方米,移民家家户户均实现了电通、水通、路通、邮通,人均道路27,7平方米,人均绿地2.5平方米,不少移民还新建了沼气,改善了卫生条件,达到了节能、环保、生态效益的统一。通过项目的建设,移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实现了规划设计的新跨越,基础设施的新跨越,设供货环境的新跨越。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