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还原真实的“上海滩”(组图)

2009-02-06 18:29:00    作者:张保淑 文心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浏览次数:
俞孔坚:还原真实的“上海滩”(组图)
 
世博广场景观设计效果图
 

  当我们高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是有历史的。

  这些历史在每一方土地上,在每一栋厂房中,珍惜和善待它们的存在,方可使城市充满意义,使生活充满意义。当我们为建造世界一流的建筑和宏伟的世博园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一个“令人难忘”的工程在于它能够最经济、简单、科学而艺术地解决问题。在这块场地上的主要问题是诸如洪涝问题、人流集散、生态重建、工业遗产的再利用问题。

  ??俞孔坚


  “野草之美”、“足下文化”、“滩的回归”、“人性的场所”、“工业遗产的价值”……当听到人们用这样的语言来阐释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设计创意时,我立刻联想起中国景观设计界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名字,头脑中立时浮现出一张英俊、和善的面庞,一个魁梧、风度翩翩的身影,而耳边回荡起一个和缓却常常振聋发聩的声音,他就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而后来了解到的信息印证了我凭直觉做出的判断:世博园核心景观设计果然出自俞孔坚和他的土人设计团队之手。

  日前,本报记者走近俞孔坚教授,就上海世博园核心景观设计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围绕3方面定位世博中心绿地

  俞孔坚教授指出,世博园中心绿地是园区景观设计的重点,而中心绿地的定位必须考虑上海世博园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他说园区位于浦江两岸,既是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是一个兼具多重内涵的场地,其景观规划设计涉及城市中心区复兴、滨水区规划、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诸多方面的课题,因而必须对其多角度规划定位。具体来说就是综合考虑上海缺什么、场地能做什么、世博会需要什么。

  俞孔坚教授和他的团队专门研究了上海公园绿地的演变过程,探讨了上海市民休闲方式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上海公园绿地结构、功能及其与其它城市用地,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上海缺少市民方便可达的大型绿地,缺少与水结合尤其是城市湿地公园和植被多样化的公园。

  为了回答场地能做什么,俞孔坚教授和他的设计团队深入园区,调查了解场地建构筑物、现状植被,挖掘场地背后隐藏的各种故事,分析其包含的有利因素和局限性,最后得出结论:场地具有丰富的、价值很高的工业遗产,大量的工业建构筑物都可以再利用,又有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世博景观。

  满足世博会的需求当然是中心绿地设计定位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俞孔坚教授认为首先要满足世博会期间人流的疏散要求。预计世博会期间每天将有约7万人次的高峰人流,世博绿地必须为缓解人流压力,特别是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提供便捷、安全的疏散机会;其次景观应该满足主办国的展示需求,俞孔坚教授认为,中国应该借此景观向世界展示本国的生态与环境的忧患意识和治理尝试,并以及来表现“对人的关怀”和“对足下文化的珍惜”。

俞孔坚:还原真实的“上海滩”(组图)
 
利用原厂房框架设计的综合服务区空中花园效果图
 

  实现滩的回归,保存历史记忆

  正是综合考虑上述3个方面,俞孔坚教授和设计团队找到了上海世博核心区景观的总体定位:基于生态设计原则、尊重场地的工业遗产、满足多重体验需求的大型滨江绿地,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俞孔坚教授说,首先要实现“滩”的回归。上海滩,顾名思义,历史上曾有大面积滩涂湿地的存在,因此要保护现存仅有的一小块湿地,同时要尽力恢复部分湿地,重塑“滩”的形态,通过水体、土壤和动植物群落的恢复,将自然重新引入城市中,营造便利可达的城市绿核,恢复黄浦江两岸自然滩地的生态景观。其次,保存历史记忆,保留场地中承载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建筑物、构筑物、工业活动印迹和故事,让参观者可以追溯场地的记忆。再次,滨江绿地要充分考虑市民需求,综合多种功能,融体育活动、休闲游憩、科普教育、艺术创意于一体,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双堤夹镜”实现绿色梦想

  讲解完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世博园现实环境之后,俞孔坚教授向记者勾勒了他们创作的景观设计方案具体内容。他说,该设计方案的主体称作“双堤夹镜”,其整体结构为两条防洪堤夹一系列湿地(“镜”)的格局,分为临江滨水带、内河湿地带、夹岸疏林草地带、堤内庭院艺术带四大部分。它们的具体分布和构成情况:临江滨水带分布在百年一遇防洪堤之外,由不同类型的生态堤岸、湿地、码头等构成,滨江栈道贯连其间,使人与日常的潮水和江波相呼吸,并感受丰富的滨江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内河湿地带分布在百年一遇防洪堤和千年一遇防洪堤之间,由湿地和溪流组成;夹岸疏林草地带分布内河湿地两侧,为缓坡草地和乡土乔木林,自水边至防洪堤顶林木由疏而密,基调树种由落叶的枫香和乌桕过渡到常绿的香樟林。在世博会期间,此区域绿地承担一定的人流疏散作用,平时则是轻松的休憩地;堤内庭院艺术带分布在千年一遇防洪堤之内侧,靠近展馆一带,展区通往绿地的南北道路划分出多个地块,利用这些地块设计了15个小庭院,它们将生态环保新技术与景观相结合,充分展示人类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包括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水能利用、废旧材料再利用、风能、屋顶花园新技术等等,体现未来的城市如何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绿色、环保、节能主题。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