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园林城市品质持续提高

2009-02-26 17:15:20         来源: 深圳商报     浏览次数:
深圳园林城市品质持续提高
公园成为市民游玩和休闲的好去处。本报记者 黄明钢 摄

  驱车行驶在深圳北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里的群山上阔叶林常绿;转向深圳南部,这里有宜人的沿海红树林湿地景观;放眼市区,伴随左右的是大大小小的公园,和将这些公园联系起来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深圳的绿地系统已经形成一个网络。就在这样的一张绿地网中,深圳不断优化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打造公园之城,提升园林绿化的文化品位。深圳先后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国“十佳绿色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惟一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 称号。昨日,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组又对深圳的园林绿化给予肯定。

  出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护绿

  绿地规划,是园林绿化的保证。我市1996年制定出台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确立了南北贯通、西联东拓、中心强化、两翼伸展的“组团式网状”空间结构,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力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空间基础。

  2002年,我市第二次修订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颁布了《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确立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目标和宗旨,通过建立生态化、人文化、系统化和网络化的绿地系统,将我市建设成为一个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市。

  200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出台《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在执行国家“四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控制规定的基础上,以有关法规和规划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生态建设的标准,将近半土地(974平方公里)划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除市政公用和旅游设施外,禁止任何开发行为,并定期通过卫星进行监测和管理,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态安全,实现了从“建设规划”到“禁止建设的规划”转变,体现了空间资源管制的统筹性。

  广开思路扩绿

  在不断加强现有园林绿地管理的基础上,深圳全力打造公园之城,扩大绿地规模。深圳精心构建三级公园体系。一方面,从生态空间资源保护,居民长假期出行的游憩康乐活动需要出发,将背景山林、近郊山体建成郊野公园;另一方面,从居民日常游憩康乐活动的需求出发,广泛建设“社区公园”;同时,加大对综合城市公园的建设力度,形成了“郊野(森林)公园-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建设体系。在公园分布上,以满足和方便市民生活需求为原则,保证市民居住地2公里范围内有园林小游园或社区公园;5公里范围内有休闲游览的大型综合性公园;10公里范围内有供市民回归自然和登山锻炼的郊野公园,30~50公里范围内,有供市民度假休闲的大型风景区。

  深圳在公园建设上舍得投入。比如莲花山公园,是不少开发商一致看好的风水宝地。公园的东南侧、西北角和西南角,曾规划修建房屋。但规划方案最终被市政府否决,明确将这些地方改为公园建设用地。再比如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成为一些人选择扩张开发的重要目标。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它严格保护起来,建设成国家地质公园,成为深圳的一颗绿色明珠。另一方面,从市政府到各区政府,对公园建设都舍得花钱,近三年,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经费逐年增长,分别为:2006年3.36亿元,2007年4.76亿元,2008年7.19亿元,三年累计15.31亿元。各项指标均进一步优化,全市公共绿地面积从2004年的9566.8公顷增加到2007年的13870.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1平方米,绿地率为39.1%,绿化覆盖率达45%。

  从2005年至2007年,深圳连续3年在全市开展“公园建设年”活动,将社区公园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工程来抓,使社区公园以每年超过100个的建设数量递增。目前,全市现有公园575个(其中与2004年相比,新增郊野公园2个,森林公园6个,市政公园10个,社区公园345个),总面积达15873.4公顷,“公园之城”初具规模。

  深圳颁布实施了《深圳市全民义务植树管理办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同时,通过拆迁增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空中造绿等途径,拓展绿化空间,构建城市“凌空风景线”。目前,我市的立交桥、部分护坡和人行天桥垂直绿化达到100%,绿化覆盖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全市每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或交纳绿化费占适龄公民人数的80%以上,树木成活率90%以上。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