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反思 谁在建筑雷同化的中国城市?
趋同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可悲的文化走向。千百年来风情各异的景象不复存在,经过再造的城市全都似曾相识,甚至千人一面。
几乎是所有的中国城市都在旧城改造上不遗余力。而所谓的规划,一般都是按照最流行、最简单的方法重新分割城市。比如在市中心造几条商业区或者步行街,当然还有住宅区、和文化长廊这一类的东西。
然后是最高楼大厦。细长的、圆柱式的、尖的、金的、纯玻璃的、带旋转餐厅的,而且愈高愈威风,凑成一片更威风,看上去全是国际大都市。后来也不知是受了什么启发,人们开始热衷于把实墙拆掉,换上栏杆,名曰通透墙。更奇怪的是白瓷砖,说它奇怪,是因为它既没人推广也没有政令推行,但国各地的房屋差不多全用瓷砖把外墙贴满,其中大部分都是多为白色。有人戏称为“厕所砖”,虽然这种说法的确苛刻了些,但缺乏美感却是事实。
还有可笑的水泥树。城市里有树和人造景观当然好,但当树变成水泥树的时候就变得有些诡异了。想想看,北方飘雪时节,绿意泛滥的水泥树是多么扎眼。而且似乎没有地域差异,一色的椰子树,常年硕果当头。
于是每个城市都有了大广场,但修好后又大都闲置无用。夏天酷日暴晒,冬天寒风回荡。
至于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全拆光了也没啥稀奇。如果你要问,外国人来参观,没有了中国特色怎么办?不要紧,这些问题用一条“古街”就能搞定,而且只要一条街就已经足够。这就像当今的古装剧,只要热闹就行。
于是感到自己的城市愈来愈陌生,别的城市却愈来愈熟悉。甚至,就连城市的天际线都可以如此相似。
前些年,中国的城市建设一味复制西方,然后有人发现,中国城市因而失去了特点;现在,中国各地又开始讲文化修复。于是,一拨复制古代的景象又开始了。复制西方和复制古代,先后成为威胁中国城市人文景观的两种形式。难怪有人对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用“一千个雷同城市构成的国家”来形容。
走入商品经济时代的中国,为何会有如此雷同化的城市?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了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物品,走遍全国都是一张脸的景象。虽然我们看到,趋同化有一个国际大环境,不单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但当中国城市变成千人一面的时候,我们不妨把问题再深入一些,去想想生活方式的趋同由谁主导,以及谁会有权自由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编辑:ro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