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建筑安全设计先天不足 成灾难“放大器”

2009-02-27 16:49:10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次数:

  “5?12地震的时候,大家都在往下跑,楼梯里挤满了人,我跑了20多分钟才跑下去,要是起火,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跑出去。”在CBD某写字楼32层工作的刘先生回想起去年的地震仍然不免心惊。

  北京目前有各类高层建筑8000余座,超高层建筑在60座左右,备受瞩目的各式异形建筑也层出不穷。这些时尚绚丽的摩天大楼,或追高求大,或标新立异,虽然成为城市现代化的一种标志,但因自身固有的不足,也让它们成为“灾害的放大器”。

  安全是异形建筑设计难点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高于24米或超过10层的建筑就属于高层建筑,超过100米的属于超高层建筑,目前的高层建筑不仅“个高”,而且还“体胖”,面积越建越大。“这种超高、超大的建筑在设计上就存在先天不足。”公共安全专家金磊说。“超高、超大的建筑,肯定是超重的,更容易出现地基下沉这样的问题。这么大的空间,容纳这么多人,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安全设计天生就是个难点。而高层建筑在中国出现只有20多年的时间,我们设计的经验不足,现行的规范也不够完善,如果前期实验论证不到位,后期就容易出安全问题。”金磊这样解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也告诉记者,异形建筑追求外形的新、奇、特,造型非常不规则,与现行的建筑规范和结构安全规范之间存在一些矛盾,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异形建筑发展的时间短,未知因素比较多,如果前期结构安全论证不充分,比一般建筑更容易出现坍塌这样的事故。

  前期结构安全论证严重不足

  美国“9?11”恐怖事件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最鲜活的教材。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击高441米、共有110层的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由于世贸中心“双子楼”的疏散楼梯设计的数量、位置的缺陷及其脆弱的护墙,造成了上万人的疏散困难,3000多人在事故中丧生。

  “设计,要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高层建筑和异形建筑往往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地方,一旦出事,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惨剧,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要保障安全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设计所所长谢映霞指出。

  金磊也说:“在北京人口如此密集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还会越来越多,城市安全关注的重心也将是这些建筑,在这些建筑未建设之前,就必须进行科学严谨论证,做好抗震、防火等安全配套设施的设计。”但据曹晓昕介绍,以我们目前的人力和水平,做不了太多前期的结构安全论证工作。因此,尽管一个城市需要这样一些标志建筑,但是数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异形建筑酿祸备忘录

  2009年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高159米的附属文化中心突发大火,建筑采用的中空包围式的结构形成烟囱的抽风效应严重助燃,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央视文化中心大楼外立面严重受损,1名消防队员牺牲,7人受伤。

  2004年5月23日,由于设计时应对偶然性安全系数不足,由国家大剧院设计师安德鲁巴黎设计的戴高乐机场2E候机厅顶棚发生坍塌事故,这座造型现代的异形建筑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