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朱家角水乡文化(组图)
远离了城市 宜居进行时 领略朱家角水乡文化
2008年,青浦新城获得了“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朱家角则获得了世界“宜居城市”银奖??“国际花园城市”称号。作为一城九镇中唯一一个以“中国江南水乡风格”定位的城镇,氤氲着现代都市人对于传统水乡生活方式的遐想,同时从宜居发展潜力和宜居表现来看,朱家角和松江新城也是上海一城九镇中的第一集团军。
然而,新市镇的建设和规划一方面可以给专家和规划者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承担着疏解城市中心人口重任的新市镇,在快步建设和规划的同时,往往面临两难,折射出整个城市和“宜居”两字之间的距离。为此,早报记者专访了朱家角规划的主要制定专家之一,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张松,分析这个都市水乡梦的多重可能性。
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张松表示,此次能够得到“宜居城市”的银奖,在他看来,最主要的是由于朱家角别具一格的水乡文化,而朱家角近年来建造的一系列新建筑,也十分有特色,无论是住宅还是市政办公楼,都呈现了各种都市水乡的可能性。而作为此事具体发起方的朱家角投资开发公司,相关人员则言辞坦白,“和欧洲的一些小城市相比,我们自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我们对于居住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和改造,让评委们印象深刻。”
朱家角顺水而曲,依水而生,百年以来,一直是江浙人入沪经商、出海的必经之地。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居住尺度、体量规模,处处透露出传统江南水乡的“宜居”文化,有着上海目前保留得最好的明清建筑群。但是,岁月流转,很多的老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生活的需要,最主要的是水乡相对于城市而言,本来就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生活聚落,而现今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理念则完全建立于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之上,仿佛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矛盾体。
并未真正入住
作为一个人口极度密集的超级城市体,对于中心人口的疏解一直是规划中的重要命题。在规划中,朱家角将有5万人口,然而现在的常住人口只在1万到1.5万人左右。
“建成才两三年的A9,在刚刚开通的时候,在上面行车,速度可以开到140到150公里/小时,然而现在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堵车成了经常的事情。”让张松担心的并不是交通的规划,因为一切还在建设当中,交通状况一定会逐渐改善,“我所担心的是,这个高峰行车状况和我们之前所设想的完全是反向的。”也就是说,在早高峰的时段,堵的是从市区到朱家角方向,而晚上,则是从朱家角到市区方向呈现拥堵。也就是说,现在很多人并不真正地住在这个宜居地,而是住在市内,到朱家角工作,因为朱家角的房价也并不便宜。随着20号线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否会加剧这种“倒流”的趋势?张松表示了担忧。
在朱家角的整个规划中,可以看到,除了古镇保护的中心地带以外,被划作居住的用地占据了绝大部分,因为生态、环境的完善,不少开放商将此地定位于高端住宅,然而这样一来,房价的竞争力就不复存在。“在欧洲,郊区的住宅价格体系是一个很有序的过程,和中心城市差距非常大,这样才会对市民有吸引力。然后真正有了定居的人之后,对郊区的整个的后续建设和发展,会有更大的推动力。”
老住宅,置换功能
对于老建筑,朱家角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了部分具有人文价值的老屋、厂房,将历史建筑再造为文化类展示馆。对已置换的老房民宅,则部分保留私人居住功能,通过拍卖吸引文化类人士入住,或改做游客体验水乡原味的民俗旅馆。现在,申窑展示制作馆、翰林匾额博物馆、中国水彩画艺术馆等已落户或即将落户朱家角,成为市民参观的景点。而据相关人员透露,在本届世博会前,老镇中还将进驻一批文化人士,这些艺术工作室将散落在老镇的四周,并对市民开放。另一正在抓紧建设的“尚都里”项目,则引入了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师,对50年代的国家粮食周转中心及周围进行改建,“希望能在世博会前建成”。
对于老镇的原有居民,生活状态的改善和生活业态的改造处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之内。在张松看来,对于新市镇中的老建筑的保护和再生的管理,其实和城市中心的花园里弄是一回事,“朱家角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在改造之前,老镇的居民用的是公共厕所。但后续的问题也存在,在重新规划了以后,不可避免的,老镇的居民一部分要被迁出,在基础设施改造了之后,如何能够让人真正地生活下去?而另一方面,更大范围的老屋改造则对资金有着更多要求。”
“原生态”绿化
作为宜居城市的典范,朱家角绿化环境的优美人所共知,而就在几年前,大淀湖的湖水仍然很脏,“我们将湖水抽干,再重新进行了污水改造。”
和所猜想的原生态不同,朱家角的原生态其实是一种重新的规划和改造。对于湖水是这样,对于绿化带也是如此。而在张松看来,这虽然是现代规划的必需,但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技术上。“我们所说的原生态,其实并非是原生态,是改造和规划再建的过程。大淀湖改造前,湖水是不太干净的,但是生态很好,有虫子、岸边有各种植物。”张松说。
当然,最为理想的是真正的原生态保留,张松举了一个日本的例子,“在日本,如果要保护一个地方的生态,有一种神奇的地毯法,就是把地表层像地毯一样地卷起,然后在做好了各种基础建设后,再把‘地毯’铺回去,但国内,现在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而我们现在的做法,则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原生态的好处之一是经济,因为它是自然生长的,所以维护的成本非常低。但是人为干涉了之后,则牵涉到维护等一系列日常工作,成本就上去了。”张松介绍,在国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整个地区的维护,“我在东京的时候,在城市里面,就有一个叫小孩园的地方,是一个公园,就在东京都里。那是完全原生态的,有各种规定,连蚊子都不能抓。”
宜居这个概念和绿色的关系如此紧密,张松认为朱家角的绿化建设已然是十分超前的了,但是仍能折射出上海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往往觉得,绿化是建出来给人家看的,这是一大误区;另一大误区,则是,绿化常常成为某种建设之后热岛效应的修正。”而这样,则让城市的绿化带总是显得僵硬而不自然。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