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谨防“舍本求末”
不应一味追求视觉效果 城市绿化谨防“舍本求末”
今天是第31个“植树节”,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植树造林热潮。在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42%的江苏,今年还将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00公顷,一丛丛新绿将从高楼大厦组成的“钢骨森林”中露出笑脸。
城市绿化不能一味追求视觉效果
绿化本是为了美化。专家对一些城市“唯景观是从”,一味追求视觉效果的绿化实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王浩教授接受采访时认为,有的城市绿化以四季如春为标准,盲目引进常青树,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近年,全国各地都出现“热带风”,动辄以几千元、上万元一株的价格引进热带树种,像江苏省不少城市,道路两边都能见到昂贵的加纳利海枣。而这些热带树一进入秋冬季就需“五花大绑”保暖,一年有好几个月都处于被保护状态,这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实际成活率也不高。城市绿化工作者提出,引进新树种应遵循渐进原则,先小范围试种,历经几年再慢慢推广,而不能盲目跟风,“运动式”种树。
专家认为,“精致化”也是城市绿化的误区。无论是在一些重要建筑物的四周,还是公园景区、道路两侧,时常能见到修剪成球形、心形、花瓣形等各种几何图案的花草灌乔木。南京林业大学汤庚国教授认为,采用这种宫廷式的图形绿化方法,隔几天就要修剪维护,养护成本很高,在欧美等早已被摈弃。而且从美学上讲,精致修剪导致一年四季都是规整的形状,景观单调。汤庚国介绍,不清理绿岛中的落叶,绿化带乔灌草搭配,顺其自然生长,不修不护,欧美一些绿化先进国家流行诸如此类“懒”一点、“糙”一点的绿化观念,值得我国城市借鉴学习。一些形式主义的、无实际功用的,特别是对改善生态环境毫无实效的城市美化工程,在我国城市绿化学界被越来越多的人反对。
空中与地上,都需要“补课”
记者站在南京新街口一座大厦顶层,眺望高楼林立的市景,视野几乎全被光秃秃的屋顶、立面或玻璃幕墙占据,而名闻全国的梧桐行道树则显得影影绰绰,隐身在钢筋丛林中很不起眼。
近年来,一些城市每年数十幢、上百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然而,与城市“高度”未能同步的,是城市的“绿度”,即高层建筑的垂直绿化,成为城市新问题??在高空已渐为城市人重要活动空间的今天,绿意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垂直绿化的好处有很多。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研究表明,有绿化的屋顶,室内温度夏天可以降低2-5摄氏度,冬天可以提高2-5摄氏度。经过绿化的屋顶能吸收空气中30%的粉尘,吸收并储存6%的雨水。如果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上空二氧化硫含量将下降80%,“热岛效应”会彻底消失。
垂直绿化在技术上已无障碍。南京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陈雷等专家指出,风力大影响植物生长、有高空安全隐患、屋顶渗漏,这些制约因素其实早已不是理由。常州、宿迁等地已将“垂直绿化”纳入城市绿化实事工程而启动。而在南京,全身爬满绿油油的爬山虎的南京大学北大楼,一直就是著名学府的标志性景观。
很多城市绿化工作者提出,相对于国外,我省垂直绿化步伐滞后。当务之急,是制订政策,强制新建楼房实现垂直绿化,从源头上止住屋顶空间闲置。其次,政府在推动垂直绿化之初,有必要给予一定补贴,形成多方投入机制。
小区呼唤绿地率提升
与垂直绿化主要受到观念、机制束缚而未能起步不同,小区绿化,更多的是因遭受“人祸”而缩水、贬值。
按国家有关规定,新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不低于25%,同时绿地还要有充足的日照时间。但现实状况是,开发商按规范要求将绿化进行到底的实在不多。
为防范房产商搞虚假“绿化率”,避免新小区绿地规划与实际不符,北京、昆明、兰州等城市已经开始实行一种“绿色图章制度”,让绿地率成为工程施工、竣工的通行证。
而在老小区,绿化少、树木管理不到位是普遍现象。一位园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老小区绿地在整个城市绿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多数树木树龄长、树型大,绿化效果好。少死掉一棵大树,就等于间接多种了许多棵小树。老小区绿地“无人管”的局面,不应该继续下去了。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