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机制创新助云花提质增效
??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张颢
作为云南本地的花卉科研机构,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近年来紧紧围绕本地花卉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关键技术需求,以鲜切花、特色花卉和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的方针,重点攻克育种技术及花卉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日前,记者采访了研究所副所长张颢,他认为花卉研究所的成绩来源于科技与机制的不断创新。
新品种研发硕果累累
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等项目的实施和推动下,云南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花卉育种技术体系,并集成了一批实用种苗快繁技术、切花栽培标准化技术和采后处理关键技术,这也为研究所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保障。张颢告诉记者:“截至2008年底,我们共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乃馨、月季、百合、非洲菊、满天星、花毛茛、报春等花卉新品种34个,其中11个品种获新品种权证书,公告阶段的品种有14个,在云南省申请注册的品种有9个。其中康乃馨和非洲菊为全国第一批新品种,获得品种权数量居全国前列。此外,我们还每年定期向市场推出2到3个优良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为了提升云南花卉的品质以及推广新品种,我们的科研人员编写实用技术专著13部,并申请技术专利5个。”
共享模式助推云花增效
如何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剂,一直是科研和生产的关键点。记者了解到,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零专利费”为核心的“共享模式”,实现成果的无障碍转化,让科研的果实直接惠及到花农和企业。张颢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新品种免费授权给花卉企业、花农经济合作社、花卉种植大户繁殖和使用,在授权期内无需支付品种专利费。授权期结束后,被授权许可方可根据品种的市场表现来决定是否接受有偿转让。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研究所已先后与昆明同馨花卉有限公司、昆明煜辉花卉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10余家企业签订了繁殖许可合同,建立了‘共享模式’。”据悉,去年,应用该模式推广自育品种的种苗已达800万株,合作生产的切花产量达1.2亿支,为生产者节省种苗专利费300万元。其中,满天星“云星”系列新品种的应用率占到云南市场近八成的份额,康乃馨、月季和非洲菊的新品种切花成功出口到韩国、泰国和哥伦比亚。
如今,花卉研究所的种苗快繁技术、切花栽培标准化技术和采后处理关键技术覆盖面积达云南花卉种植面积的70%,带动3000余户花农增收致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云南花卉产业实现了提质增效。
编辑:Aggie